关灯
护眼
字体:
《千年血族》第二十四章 尼西亚战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暗自舒了口气,我们也加入男人们的争论中。最近的头条除了巴格达的权力争夺,就是关于土耳其人与拜占庭帝国争夺小亚细亚的战争。这场争夺已经不能算是什么新闻,自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打败土耳其人的祖先西突厥夺取他们的祖居地后(现在东突**的根源),西突厥就一直向西迁徙,与当地的原住民争夺生存空间。尤其在当时水草丰茂,适于发展农牧业的小亚细亚地区,自古这里就能养活数百万人。历史上西亚、欧洲的各大著名帝国都曾参与过对小亚细亚的争夺,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和阿拉伯帝国。自数百年前拜占庭帝国从波斯帝国手中躲过小亚细亚至今,就没有人能从千年帝国手中夺走小亚细亚,小亚细亚也成为帝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和兵源地。直到土耳其人出现。公元1071年,土耳其人从拜占庭帝国手中夺取了小亚细亚。

土耳其人绝对不是友善的邻居,他们全民皆兵的战斗方式,烧杀拐掠、赤地千里的作风,给日渐僵化的拜占庭帝**政体制很大的压力。拜占庭帝国的战争动员成本越来越高昂,自由民要不在战争中破产,要不不愿参军,拜占庭又不能像阿拉伯帝国那样征召奴隶充当近卫军(宗教信仰不允许)。帝国只能依靠外国雇佣军来保护自己的国土。外国雇佣军中最重要的几支分别来自尼西亚人、保加利亚人、斯拉夫人和突厥人。尼西亚人和保加利亚人一直渴望着本民族的独立,他们随时准备着为自己的民族独立事业而战,不幸的是统治着他们的正是拜占庭帝国;斯拉夫人既是拜占庭的盟友,同时也是竞争对手;而突厥人和土耳其人本就是亲戚,在战场上他们总是暗地里相互打招呼。结果不言而喻,拜占庭在对土耳其人的战场上总是失利。相对吃力不讨好的战争而言,朝廷里的大老们更愿意贿赂自己的对手来换取和平,就像他们以前对付匈奴王阿提拉那样。

这样的和平往往比战争更糟。随着土耳其人连连得手,他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战争也越来越频繁,拜占庭帝国也越来越虚弱。

如果不出意外,这次战争的结果将是拜占庭争夺小亚细亚失利,土耳其人全面获胜。接着是拜占庭帝国皇帝向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引发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在场的大多数人对拜占庭帝国也不看好,而且拜占庭还是阿拉伯的世敌,虽然阿拉伯人同样不喜欢土耳其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嘲笑以前的敌人。

看着众人幸灾乐祸的表情,猜想着如果我们说出历史的走向,不知道他们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毕竟现在还没有人知道拜占庭皇帝会拉下面子向罗马教皇求救。自从罗马天主教和拜占庭东正教分裂以后,罗马和拜占庭的关系大多数时候是敌非友,而且拜占庭一直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称,根本看不起罗马那些“野蛮人”。罗马教皇得以住在罗马城的拉特兰宫还要借助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名头(实际上,君士坦丁一世是整个罗马帝国的皇帝,只是将帝国的都城迁到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一直将自己看做是他勿庸置疑的继承人)。一份所谓的《君士坦丁赠礼》使得罗马教皇国拥有了合法地位,而拜占庭皇帝和罗马教皇都很清楚,《君士坦丁赠礼》根本就是罗马教会伪造的(这个秘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被暴露出来),只是出于政治的考虑大家都不揭破罢了。

而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起来的十字军骑士可是不管你是土耳其人,还是阿拉伯人的。在他们的眼里,两者都是异教徒,都应该下地狱。实际上,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占领“圣城”耶路撒冷后,以后十字军的主攻方向大都在阿拉伯人这边,先是围困大马士革,后又进攻巴格达。谁叫这些城市堆积着可以让任何人眼红的财富。

不过,这个历史进程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可是很有利的。因为在外人眼里,我们已经是雅各部王子的军方派,跟左相代表的文官派势成水火,我自然希望军方抬头,文官倒台。十字军的进攻自然是让军方得势的关键。

这一夜大家尽欢而散,混不知当历史正在坚定的向前迈进着时,一只蝴蝶引起的风暴已经稍稍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

第二天一早,一个预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消息乘着最快的驿马送到了我们的面前。拜占庭帝国战败,皇帝被俘,拜占庭帝国的精锐全军覆没。

具体的情况并没有写在这则简单的消息上。只是大概陈述了战争的经过:土拜两军本来一直在小亚细亚僵持,谁都没有首先发动进攻。御驾亲征的拜占庭皇帝决定先给土耳其人一个下马威,偷偷派出最精锐的禁卫骑士绕到土军营地侧后准备突袭时。先锋却意外遇到土军的一支部队,两支部队几乎一言不发就打成了一团。拜占庭皇帝听到禁卫骑士被敌人缠住的消息,立刻判断这可能也是敌人精锐的突袭部队,便亲自率领所有精锐意图将其围歼。营地只留下雇佣兵团防守。可奇怪的是土军的大本营到此刻仍然没有任何动静,直到土军一位将领突然向拜军的大本营发动了一次试探性进攻。令那位将领奇怪的是,对面防守的拜军一触即溃,土军不费吹灰之力就突破了拜军的第一条防线。然后就是一场试探性的进攻变成了全面进攻,留守的雇佣军根本没有作什么像样的抵抗,就放弃了防线,纷纷后撤。

土军统帅敏锐的把握到拜军内部出了问题,立刻亲自率领全军压上,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攻下了拜军大营。在土军攻占大营整整一天后,竟仍然没有人去通知拜军统帅,以至拜军彻底失去了夺回大营的最好机会。

而拜占庭皇帝率领精锐在传令兵报告的战场上绕了几圈,却没有发现禁卫骑士和敌人。好不容易与禁卫骑士在原战场40里外的一片丘陵汇合后,却得知敌人在给禁卫骑士造成巨大杀伤后就马上脱离了战斗,禁卫骑士追击敌人到这片丘陵不久就失去了对方的踪迹。

当皇帝陛下意识到危险赶回营地时,迎接他的是土耳其人严阵以待的大军。这一仗拜军统帅实在是败的糊里糊涂,一直都没有抓到敌人的主力;土军也是赢得莫名其妙,对手几乎一箭不发就让出了大营,并丢下了自己的皇帝和全部的精锐部队。但不管怎样,历史依然按部就班的坚定前进着。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公元1076年耶路撒冷落人土耳其人之手。公元1081年,“篡权者”亚历克西(或译亚历克修斯)一世登基。亚历克西一世登上皇位后,大力改革帝国原有的军政体制,引入“封建封侯”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军队,对土耳其人进行了有力的抵抗。公元1094年,土耳其军队在尼西亚战役中大败拜占庭帝国联军,拜占庭皇帝被俘,后被帝国赎回。同年,亚历克西一世遇刺重伤,刺客自称是保加利亚独立份子。不久,尼西亚总督称帝,保加利亚宣布独立。亚历克西一世听从大臣建议,派遣使臣向罗马教皇求援。

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拉特兰宫召开的主教大会上,会见了拜占庭皇帝的特使和半路插进来的威尼斯城邦代表(因为威尼斯在地中海的殖民地受到了土耳其人的威胁)。威尼斯代表(注意,不是拜占庭特使哦)在大会上声泪俱下的控诉土耳其人的暴行,众皆哗然。愤怒的主教们要求教会立刻行动起来,教皇当即表示他将亲自号召一支雇佣军帮助“自己的兄弟”。

公元1095年,阿拉伯人的分支——摩尔人沿着当年迦太基战神汉尼拔将军进军罗马的道路,穿过比利牛斯山口,在普瓦提埃战役中击败了西班牙国王阿尔丰索六世,兵锋直指巴黎。教皇号召的法兰克十字军立刻改变方向,向西班牙进军。

但仍有一支由民众自发组成的十字军在半疯的隐士——彼得的领导下。一边沿路屠杀犹太人,一边向圣地进发。史称“民兵十字军东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