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建私兵,通常会模仿官军购置武器装备,作训时也会习惯请来有军旅经验的人做将官。。但是,实际的训练规格却不会完全仿照官军,而更具有目的性。
周宁幼时从其父学过半部《六韬》,年轻时也曾为主公刘普训过兵,抵御过几次盗匪,现在训练这一百来个人毫无压力。
《六韬》又名《太公兵法》,相传是周初姜太公所著,在汉朝颇受士人重视。军中将领鲜有不读此书的,但中低级军官们,通常不会学全本的《六韬》,而只读后半部。
后半部包括“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豹韬”,论战术;和“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
这些内容才是低级军官们重视的,前半部里的治国用人之道,“伐乱禁暴”之理等等,他们可没心思去研究。
周宁熟悉汉军的八种常用阵法,但他训练这屯射声士,只打算教他们四种,即方阵、圆阵、数阵和雁行阵。
前三者属于基本阵,而且更侧重于防御,最后这个雁行阵,是一种横向展开,左右两翼向前或者向后梯次排列的战斗队形,形状如“V”字。如果“V”字形开口向前,可用来包抄迂回,但是后方的防御比较薄弱。反之,则是保护两翼和后方的安全,防止敌人迂回。
训练雁行阵,可以让射声士们充当“V”字形的锥点,和形成两翼的骑兵或步兵配合,以求发挥出更大的进攻与防御效果。
操练了一个时辰的阵法,便开始训练射艺。这一百零二人都是强壮有力之徒,其中原属于蒋钦的六十八人,不少都有射箭的经验;而来自刘家奴仆的三十四人里,却有三十二人从未摸过弓箭,但另外两个却是猎户出身,是这一百零二人里射术最好的。
周宁的射艺相当不错。他开两石弓,弦如满月,连发数十箭,气不长喘,面不改色。周宁任命那两个射术最好的为两队的队率,由他们分别督促指导其下的分队,而周宁自己暂任屯长,巡监全局,时而指正持弓的谬误,时而引弓而射,作为示范。
刘子扬看得心里佩服,暗道这练兵果然不容易,正是在细枝末节上下足功夫,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统兵能力。不过这种统率力,应该也只限于基层吧,一个优秀的队长或屯长,未必能指挥大范围的军团作战。
周泰却毫不关心其父的射艺操练,目光直盯着蒋钦带那剩余的十三人挥刀劈斩,操练武艺。刘子扬见到了,便问道:“幼平,你也想过去与他们合练?”
周泰道:“公子,小的不敢,我还要保护您的安全呢!”
刘子扬笑道:“我在这里,哪需要什么保护?这训练所里,全是我家之兵,安全得紧。也不知你和蒋公奕,武功孰强孰弱,你们可曾比过?”
周泰道:“回禀公子,我与蒋大哥相识四年余,当初曾经比试,我不如他,如今孰强孰弱,未可知也。”
看周泰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刘子扬道:“那今日,你们不妨比试一下,如何?你可去喊他过来,我帮你约战。”
周泰却一缩脑袋,低声道:“公子莫怪,我可不敢当着我爹之面,和人比武切磋。”
“那你去唤来你父亲,我跟他说。”
周泰闻听喜形于色,急忙点头应下,飞奔而去。
刘子扬的到来,此地众人都看在眼里,但周宁却毫不理睬,只是督训更加严格。射声士们自然知道谁是主人,有此表现卖弄的机会,谁也不愿错过,当下群情振奋,训练也是更加认真。
蒋钦等人的训练不受周宁节制,蒋钦抽个空闲,便来向刘子扬见礼。他也是一身玄甲打扮,这身甲制作精良,全部由一寸见方的铁甲片编制,罩在青灰色的征衣上,显得威风凛凛。
蒋钦施了半礼道:“晔公子,属下给您见礼了。这甲胄不方便,恕罪,恕罪。”
刘子扬不禁发笑,心里却想起穿越前听过的相声段子,郭德纲先生对这类场景,活灵活现的模仿秀:“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施以全礼。”
看来蒋钦是不会这套词儿。
刘子扬下了马,揖手回礼道:“公奕不必多礼,看你等训练辛劳,我心甚安!”
这可不是刘子扬刻意亲近,此时,蒋钦已经投入刘晔麾下,但并非做其家奴,又无封官赐爵,只是类似后世的雇佣兵而已。蒋钦是良家子出身,刘晔虽出身帝胄,却无袭爵,两人虽有主从之别,身份相差却并非天壤。
汉人是礼仪之民,所谓礼仪,贵在往来。别人对你行礼,你便需要回礼,即使地位不同,也不能完全忽略。
汉朝天子如果是坐车在路上遇见诸王列侯或者三公,也要下车站立,接受完对方行礼后,才能上车。同时,随身侍从必须唱礼道“敬谢行礼”。
如果是九卿、将军、郡守,直至两千石的朝官见礼,天子才可以坐着受礼,但侍从替天子谢礼,却不可少。
只有遇到二千石以下的小官见礼时,才能免去回谢,唱礼为“制曰:可”。
这样的习俗在汉朝很普遍,但在后世习惯了“清宫戏”的人看来,大臣见皇帝没有自称奴才,把头磕得地动山响,恐怕要惊讶不已了吧。
蒋钦道:“钦不懂兵法,只能带那十多个弟兄操练武艺,恐有误公子信赖。”
刘子扬道:“他们因力不足四钧,而不能入射声屯,切莫因此妄自菲薄。公奕可督之训练体能,今时开不得四钧,他日则未必不能。而训练侍卫之法,首当令行禁止,公奕可向周宁屯长学习数阵,‘数阵者,为不可掇’,十多人固然不成大阵,但亦坚厚可依也。”
蒋钦连连称善,却又道:“公子深悉兵法,钦渴求公子不吝传授,愿执弟子礼。”
刘子扬听得意动,“弟子礼”可就是降落一辈儿啊,这大名人蒋钦真是求知若渴。不过他也不敢接受,谢绝道:“公奕言重了。我尚为童子,所学不深,泛读书,浅尝则止而已。兵法之事,我愿慎思而告,助公奕学得,拜师之语勿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