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朝异史》第四十一章准备抢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孙傲尘真的没有吃饭,杨春华一笑,然后对着外面大声喊道:“小菊。.”

小菊应声进来,杨春华问她:“夫人回来没有?”

小菊回答说:“夫人知道孙公子今天来,已经回来了。”

杨春华便说道:“那好,快让夫人准备酒菜,好招待客人。”

小菊答应一声,便去了。杨春华这才回头问孙傲尘说:“怎么,贤弟,你已经先见过拙荆了?”

孙傲尘点头称是,便把今天和二虎他们来的事情和杨春华说了,杨春华听了便道:“贤弟,以后你们缺少什么,只管过来拿便是,你我二人之间可万万不要客气见外。”

孙傲尘点头称谢,杨春华便又招呼两位朝鲜人喝茶。侯三一直微微的垂首站在一边,这时候对杨春华说:“老爷,那我先下去了啊。”

杨春华似乎这才想起侯三来,一听他这么说,忙站起身来,伸手抚摸着侯三的伤口,说道:“三哥,让你受累了,快回房换换衣服,把伤口料理一下吧。”

侯三仍然面无表情,也不说话,微微的点了一下头,又和孙傲尘打过招呼,便转身出了小厅。杨春华看着侯三的背影,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然后又回过头来招呼两个朝鲜人。

孙傲尘在一边看着杨春华,心中暗暗的揣摩,这位大哥对朋友热情,对下人仁义,似乎真的无可挑剔,看他与两个朝鲜人也相处甚欢,说说笑笑,看上去非常的亲密,他便又在心里面想,这位大哥大概和谁都这样吧,包括巴海,包括两个朝鲜人,还有刚才在杨府门前看到的那两个人,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大概还有其他许多他不知道的人。

不一会儿,小菊进来厅里,禀告杨春华说:“夫人已经把酒菜备好,请爷们过去用吧。”

杨春华一听,高兴的又站起身来,对两个朝鲜人说道:“亲爱的朋友,请吧,我们有句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们今日定需痛饮一番,来日方长,希望二位能够忘记今日的不快。”

那两个朝鲜人经过一番诉苦之后,情绪平复了许多,见杨春华让他们,便也站起身来,其中的一个说道:“老朋友,又要叨扰你了。”

孙傲尘一见,觉得甚是有趣,这两个朝鲜人也算得是中国通了,看来在中国这生意还真没白做。

杨春华见两个朝鲜人客气,便哈哈的一笑,说道:“二位说的哪里话来,如此可就见外了。”

然后他把手一伸,说道:“请。”

两个朝鲜人也说了一声:“请。”

于是小菊在前面带路,一行人穿过过堂,向一处餐厅走去。路上杨春华悄悄的对孙傲尘说道:“你那嫂嫂知道你今天来,特意回来整治酒菜,这两个朝鲜人倒是跟着沾光不少。以往他们来,都是老李准备的,何劳你那嫂嫂亲自动手。”

杨春华这话说得声音很小,脸上也带着笑意,话里话外透着对孙傲尘的亲近。孙傲尘也小声的说:“这可如何敢当。”

杨春华便摆了摆手,又小声说道:“你我兄弟,这些话就不必说了。”

说完之后,杨春华便又走上前去招呼两个朝鲜人,孙傲尘的心里很是感激,可是他的心里也想到这杨春华夫妻二人对人可真的没的说,时时处处让人感觉他们的好,第一次来杨府时,他曾经觉得那个王管家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现在看来他和他的主子们一比,真是差得太远了。

这当然不能说人家杨春华不好,可是孙傲尘却隐隐的觉得不妥,至于究竟有什么不妥,他也说不清楚,只是觉得自己不喜欢这样的人。

来到餐厅,几个人分宾主坐下,孙傲尘打量一下,发现桌子上的酒菜甚是精致,中间一个五福盘,摆着鸭子燻白菜,燕窝鸭丝如意,五香肉烧狍子肉攒盘,另有一个丹桂汤,羊肚片的四周夹着几个珐琅碟子小菜。看得出来杨春华那小妾很是费了些心思,大概已经知道有朝鲜客人,所以准备得格外的隆重了些。

孙傲尘心里暗暗的想,就杨春华这气派,莫说是在这东北,就是在中原应该也少有人能及,这位大哥,这位大哥。。。。。。

他这里还在暗暗的思忖,杨春华已经招呼大家开始喝酒,当下也来不及多想,便也跟着喝了起来。

杨春华屡屡的给两位朝鲜人让酒让菜,并跟孙傲尘说两位朝鲜人远来是客,孙傲尘也算得主人,让他配合着把两位客人招待好,酒席上,他依然显得处处周到。

孙傲尘在自己的那个时代的时候,就经常参加各种宴席,早已熟知其中的各种套路,此时倒也应付自如,吃喝间,桌上的气氛颇为热烈,两个朝鲜人和孙傲尘也亲近了许多。

而且孙傲尘发现杨春华的那个小妾今日所做的酒菜味道特别的好,在自己那个时代,就是五星级酒店里的大厨也未必有这样的手艺,于是他很少停箸,吃得颇为开心。

行过几次酒以后,杨春华便让在一旁服侍的小厮退了出去,然后又走过去关上了餐厅的门,两个朝鲜人见此情景,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放下了手里的筷子,孙傲尘知道,大家说正话的时候到了,便也停下了吃喝。一时间,小小的餐厅里变得颇为安静。

杨春华关上房门以后,回到座位,扫视了在座的三个人,眼神颇为丰富。一个朝鲜人看了孙傲尘一眼,问杨春华说:“他。。。。。。?”

杨春华不待他把话说完,便接过话头说:“放心,他和我亲如手足,绝对可以信赖,有话但说无妨。”

那个朝鲜人看了孙傲尘一眼,点了点头,便讲了现在朝鲜扩军备战的情况,又说连年进贡,朝鲜的财力日绌,朝廷为了筹措贡品,不得已不断的增加赋税,朝鲜百姓的日子也是颇苦,他们出来贸易,一方面是为了给大清朝廷准备贡品,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多积些财物,为日后的北伐准备,还说请杨春华多多帮忙。

杨春华也讲了这里的百姓多心向前朝,痛恨朝廷的大有人在,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都在准备反清,又简略的交代了他所知道的各地反清事业的进展。

孙傲尘在一边听得心潮颇为澎湃,真的有一种反清大业如火如荼的感觉,也更加的明白自己手中的力量实在是太过薄弱,心中便又暗暗的思忖自己应该到中原一走,去寻找机会。

接着杨春华一指孙傲尘,对两个朝鲜人说:“二位莫看我的这位兄弟年纪轻轻,却也胸怀大志,而且颇具王者风范,手里也有一支不小的力量,而且这力量尚在不断的扩大。”

孙傲尘见杨春华如此说,就觉得有些难为情,可是他知道此刻万万不能塌了架子,便煞有介事的向两个朝鲜人点了点头。

杨春华又举起酒杯,说道:“我们大家真正是志同道合,来,一起满饮此杯,希望大事能够早日做成。”

孙傲尘他们三人便都举起杯子,一起喝干了杯子里的酒。

如此一来二去,两个朝鲜人不胜酒力,竟然便有些醉了。他们越醉越喝,越喝越醉,话渐渐的多了起来。开始大骂满清朝廷对他们的暴虐,说每一次的贡品都是他们朝鲜百姓的民脂民膏,又大讲他们朝鲜百姓生活的甘苦和他们难忘的国耻。

孙傲尘一直到在惦记着他们进贡的事,他从两个朝鲜人的话里更加听出了朝鲜人对满清朝廷的恨意,便愈加的下了决心要抢他们的贡品。

杨春华也还清醒,可是他只顾着和朝鲜人一起打骂朝廷,丝毫没有留意孙傲尘顺着话,已经套出了他想要的秘密。

原来朝鲜每一次来送贡品,都是由他们的使团把贡品从凤凰城带入大清国境,运到牛庄或者盛京,然后交付清朝官员,再由清朝官员代雇车辆,一路送至京城。

而且他们确实已经把财物凑足,这便要动身和大队会和,然后向牛庄进发了。

孙傲尘一听如此,心里便暗暗的盘算,从满清官兵的手里抢劫贡品效果会更加的好一些,又听说他们就要出发,心里便有些着急起来。

渐渐的,两个朝鲜人醉得越来越厉害,杨春华便安排他们去休息,也挽留孙傲尘也在他府里住下。

孙傲尘哪里肯住,推辞说要和二虎他们会和,而且回去还有事,这就得赶紧走。杨春华见挽留不住,便反复的嘱咐孙傲尘以后要多来,这才放他走了。

(新书上传,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求评价)</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