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一行人参观了一个台资的鞋厂,厂子位于离城区不远的一个工业园,估计刚才在楼顶看见的烟囱就有他们家一支,和大部分港资的作坊式管理不同,这个台资鞋厂实行军事化的封闭管理,办公楼、生产车间、饭堂、篮球场、员工宿舍都在厂区里面,大门有严密的保安,人员进出有严格的限制。站在电动闸门的前面,打量着四面围蔽的环境,龙剑腹诽:“这是工厂吗?这明明是监狱!”
也是龙剑少见多怪,他以前接触的大多是国有企业,做是三十六,不做也是三十六,做多错多,还不如一边歇菜去,利益没有落实到个人,管理也不可能太细致。而这里是私营企业,资本家要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那可是无所不用其极。流水线上的每个位置都是定员、定岗、定量,还有质控不断地抽检和工头来回巡视,手脚稍慢或者注意力稍不集中,立马会遭到严厉痛斥,骂人的觉得天经地义,被骂的也决无异议,龙剑看着暗暗咂舌。可能工厂比较新的缘故,工作环境倒是相当宽敞明亮的,就是粘合剂的气味太刺激了,再混合了皮革和其它化纤的怪味,虽然生产线上的工人个个若无其事,鼻敏感的龙剑却一直打喷嚏,只好赶紧跑到外面透透气。最后来到产品陈列室,这大概是工厂最大的亮点,各式各样的新款鞋子在陈列架上一字摆开,四面墙上都是各级领导前来鞋厂参观考察的玉照,还有琳琅满目,不知来路的各种得奖证书。负责人颇为自豪地介绍产品的销售情况,特别声明产品全部外销,遍及十几个国家,令龙剑印象深刻的是象这样一个几百人规模的工厂销售额居然是上千万美金,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一个亿!
莞城安排调研的这个企业还真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红红火火的生意,崭新的厂房和集体宿舍,缺乏保护的工作环境,封闭化的管理。三来一补其实在社科届引起过很大争议,正方立场显而易见:促进就业,拉动经济,这工厂一开,招的工人,租的房子,形成的消费,上缴的税利,都实实在在地贡献了gdp;反方的异议也不容忽视:这种企业两头在外,核心材料和主要市场都不在我们手里,基本上是落后淘汰的技术,看中的是我们廉价的劳动力和环境资源而已,产品的主要利润和附加值都给人家赚去,我们赚的是那一丁点的血汗钱,到时候拍拍屁股,资本、技术、人才,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个污染严重的烂摊子!
在龙剑看来,台资鞋厂的硬件,包括厂房、宿舍、饭堂、娱乐设施等等其实要比绝大多数的国内企业要好,毕竟是新建的,工资更是比当地国内企业高,大概高个一倍左右,与内地比可能是两倍有多了,这是它能吸引如此之多外来劳工的主要原因。不过,台资厂的软件方面实在不敢恭维,包括工作保护,作息安排、员工福利等等,甚至还对员工的人身自由设施了一定限制,说是避免在外面惹是生非,其实无非就是要提高剩余劳动生产时间。在硬件投入相等的情况下,硬件的使用率越高,劳动生产率自然越高,利润也越高!但是,员工是人而不是机器,当劳动强度上升到一定的时候,人总有承受不了的极限,那会对劳动生产率形成反噬。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人是有感情需要的,由一个普通企业而非强力机构实施非人性的军事化管理,一旦出事,其后果也许不是企业可以承受得起!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