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末风采》一七五章 孙刘联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荆州大将南阳人文聘统兵驻扎在外,刘琮投降时,曾召呼文聘,想与他一起投降。

文聘说:“我不能保全荆州,只应等待定罪而已!”

台骀渡过汉水,文聘才来拜见台骀。

台骀问:“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

文聘说:“从前,我不能辅佐刘荆州尊奉朝廷;刘荆州死后,我经常想据守汉水,保全荆州的疆域。活着不辜负于孤弱的刘琮,死去无愧于地下的故主刘表。但是,我身不由已,为大势所趋,到了今天的地步,心中实在悲哀羞愧,没有脸早来相见!”

于是文聘流泪不止,使得台骀也为文聘这样的猛将不得用而伤感,喊着文聘的表字说:“文仲业,你是真正的忠臣!”对他厚礼相待,让他统率原来部队,任命他为江夏郡太守。

台骀为了稳定荆州氏族的心思,以便徐图东吴,便将降将一律问赏,尤重蔡、蒯二家,又将刘琮迁往青州,以绝他人念想。

旬日间,刘表病逝、刘琮束手,刘备弃樊城、败当阳、奔夏口以避曹军锋芒,台骀还从未取得过如此轻易的军事胜利。

在驱逐刘备,占据江陵后,台骀整顿大军,兵分两路:

一路由其亲率主力及张允水军共十万以臧霸为先锋自江陵出发沿长江北岸东进。

一路由江夏太守文聘率襄阳蔡瑁水军并张方、张南、吕威璜四军共六万出襄阳沿汉水顺流而下。

两军将于夏口会和,夹攻刘备。

这时,进攻江夏的颜良等人已将周边郡县尽数收入囊中,唯独对刘备与刘琦驻守的夏口束手无策。

接到台骀的命令后,颜良与程涣、赵浮合军,准备在大军开到之时,从陆路进攻江夏,从而达到三面夹击的态势。

而朱灵的水军,此刻刚到淮南渡口,虽然没有遭到孙权水军的抵挡,但是却不时遇到水中暗藏的挂有巨石的铁链袭击,造成船毁人亡的结果,从而不得不十分小心翼翼。不消说,这肯定是孙权的计谋。

起初,袁绍在冀州,派遣使者去迎接他家乡汝南郡的士大夫到冀州来。

西平人和洽(字阳士)认为冀州地势平坦,民风强悍,是英雄豪杰所争夺的地方,不如荆州地势险要,民风柔弱,易于安身依靠,就去荆州投奔刘表。

刘表用上客的礼节接待他,和洽对别人说:“我所以不去投奔袁绍,是为了躲避争夺之地。对于乱世中昏庸的君主,不可过于亲近,我再久留下去,就会被奸人的谗言所中伤。”

于是,他离开襄阳,向东到武陵居住。

刘表延聘南阳人刘望之为从事,而刘望之的两个朋友都因为谗言的陷害,被刘表杀死。

刘望之因所提的正确意见不被刘表接受而弃官回家,刘望之的弟弟刘廙(字恭嗣)对刘望之说:“从前晋国的大夫赵鞅杀死窦呜犊,孔子就中途返回,不再前往晋国。如今,哥哥您既然不能效法柳下惠那样,与世沉浮,随波逐流,就应该以范蠡为榜样,远远地迁到统治者的范围以外去,坐在这儿白白地等死就危险了,实在不行!”

刘望之没有听从弟弟的话,不久也被刘表杀死,刘廙逃奔扬州。

南阳人韩暨逃避袁术的征聘,便迁居到山都山,刘表又征聘他为僚属,韩暨就逃到孱陵(今湖北公安县柴林街)隐居起来。

刘表十分恼怒,韩暨害怕刘表下毒手,只好接受职务,出任宜城县县长。

河东人裴潜(字文行,今山西闻喜人)也受到刘表的礼遇和敬重,但裴潜悄悄对王畅的儿子王粲以及河内人司马芝说:“刘表没有霸王的才干,却以殷朝末的西伯姬昌的地位自居,他随时都可能失败!”于是裴潜向南迁到长沙。

台骀占领荆州后,依照韩嵩的评价,将韩暨、裴潜、和洽、刘廙与王粲等有才之士都分派往荆州各重镇担任要职,并委派司马芝为菅县县令,以顺应民心。

韩暨,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人。

韩暨是西汉诸侯王韩王韩信的后代,祖父韩术,曾任河东太守,父亲韩纯,曾任南郡太守。韩暨的同县豪族陈茂,曾经诬陷中伤韩暨父兄,令他们被判死刑。

韩暨表面上没有反应,但却暗地里储钱及寻找死士,最终杀掉陈茂,以他的人头墓祭祀父亲,韩暨亦因此出名。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

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

王粲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任司空,是当时的名士,都位列三公。

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初平二年,汉献帝被董卓控制,西迁至长安,王粲也随同前往。

当时的著名学者、左中郎将蔡邕一见到王粲,就觉得他是个奇才。当时蔡邕的才学天下闻名,受到满朝官员的敬重,蔡邕府第前经常是车马填巷,他家的客厅也常宾客满坐。

一天,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便急忙出迎,连鞋子穿倒了也顾不上。王粲一进门,因为他年纪小,身材又矮,满屋的人都感到很吃惊。蔡邕说:“这位是司空王公(王畅)的孙子王粲,他确实是奇才,让我自愧不如。我家里收藏的书籍文章,应该全部送给他。”

初平四年,王粲十七岁的时候,受司徒征辟,又被召为黄门侍郎。

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

不久,他到荆州去投靠自己的同乡、荆州牧刘表。

刘表见他状貌不扬,身体孱弱,又不拘小节,所以不太看重他。

建安三年,长沙太守张羡听从桓阶建议,举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兵背叛刘表。

刘表发兵讨伐,为了宣传这次出征,就由王粲执笔写了一篇《三辅论》,以示师出有名。其中写道:“长沙不轨,敢作乱违,我牧睹其然,乃赫尔发愤,且上征下战,去暴举顺。”申明用兵乃是为了“去暴举顺”,为刘备出兵平定树立了正义的大旗。

刘表病死后,王粲力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附台骀。

荆州平定后,台骀任命他为荆州治中,赐王粲爵关内侯。

一次,台骀在汉水边设宴款待百官,王粲给台骀敬酒说:“当今袁绍崛起河北,倚仗兵多将广,志在夺取天下,但虽爱惜贤才却不能重用,因此那些奇士终归离他而去。刘表盘踞荆楚,从容不迫,坐观时变,自以为可以仿效周文王。那些避难到荆州来的贤士,都是海内的俊杰,可刘表却不善于任用他们,结果当国家危难之际却无人辅佐他。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下车伊始就忙着整顿冀州的军队,收录当地的豪杰各尽其用,因此能称雄天下。等到平定了江、汉,又征召这一带的贤才各居其位,使天下归心,望风归附,文武并用,英雄尽力,这些都是夏、商、周三代开国国君才能做到的事情啊!”台骀大悦,暗叹这王粲果然人才。

起初,鲁肃听到刘表去世的消息,就对孙权建议说:“荆州与我们相邻,江山险固,沃野万里,百姓富足,如果能占领荆州,就奠定了帝王的基业。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和睦,军中将领也分为两派。

刘备是天下的英雄人物,不能与台骀相容,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干而不能加以重用。如果刘备与刘表的儿子齐心协力,上下团结,我们就应当与他们和平相处,共结盟好。

如果刘备与他们离心离德,我们就该另打主意,以成就大业。

我请求您派我去向刘表的两个儿子吊丧,并慰劳他们军中的主要将领。

同时劝说刘备,让他安抚刘表的部众,同心一意,共抗台骀,刘备一定会高兴地接受的。如果能达到目的,就能平定天下。现在不赶快前去,就恐怕会让台骀占先。”

孙权立即以吊丧之名派鲁肃去荆州。

这时刘备一行已经在关羽的接应下到达夏口,除了刘琦两万士兵未损失和关羽的五千水军得以保全外,三万兵马还未接战而尽溃。

还好刘备对部下素来仁厚,这些士兵掺杂在百姓当中到处打听刘备的下落,又纷纷聚集过来,汇拢一处,又得霍峻八百人马、刘辟近万士兵、雷薄部曲三千以及本部兵八千。略一整合,又是两万大军。

鲁肃到达夏口,听说曹操大军已向荆州进发,便日夜兼程前往,等他到达南郡时,刘琮已经投降台骀,刘备已经向南撤退。

鲁肃便直接去见刘备,在当阳的长坂与他相会。

鲁肃传达了孙权的意图,与刘备讨论天下大事,对刘备表示诚恳的关心。并且询问刘备说:“刘豫州,如今您打算到什么地方去?”

刘备说:“苍梧郡太守吴巨是我的老朋友,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说:“孙将军聪明仁惠,敬重与优待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于他。现在已占有六郡的土地,兵精粮多,足以成就一番事业。

如今为您打算,最好是派遣心腹之人到江东去与孙权将军联系,可以共建大业。而您却想投奔吴巨,吴巨不过是个凡夫俗子,又在偏远的边郡,即将被别人吞并,怎么可以托身于他呢?”

刘备听后大为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诸葛子瑜的朋友。”于是诸葛亮与鲁肃也成为朋友。

诸葛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避乱到江东,担任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鲁肃的计策,进驻鄂县(今湖北鄂州市)的樊口(今鄂州市鄂城区)。

台骀从江陵出发,将要顺江水东下,南土人人自危。

孙权亲自带领精兵前往柴桑驻扎,与濡须、麻屯等遥相呼应,以备不测。

孙权之堂兄、曹操的亲家孙贲(其女嫁于曹彰)畏惧,想要投奔万里之外的北军。柴桑令朱治听到后,向孙贲陈说安危,孙贲心中稍安。

此时,不仅“失众势寡无立锥之地”的刘备随时有被吞灭的危险,就连屯兵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观望成败的孙权也感到战火烧身,不能再观望下去了。

局势的发展,迫使孙、刘必须马上结成联盟,共抗台骀,二人联手尚且不能保证能够击退台骀的进攻,况且各自为战呢?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