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九二年,照农历的算法韩言已经十五岁了。潮汕人活到虚岁15岁在当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便要举行出花园
仪式(**礼),在这天要穿新衣,着新鞋(旧时一定要穿那种红色的木鞋)举行拜“公婆母”、宴席上由
其坐“大位”(主位),菜式中要求由全部的猪内脏做成,以示其长大**后有“肚内”(胸怀),席中由家
长宣布其已成大人。坐上宴席后,脚要踩着一只小红椅,代表以后会出人头地,读书或做官步步高升。
农历七月初七,韩言踩在一张破烂的三脚椅上,穿着一双便宜的胶鞋。在父母,外公外婆还有一
个本家的大娘陪同下吃了餐饭,就这样过了他潮人最神圣的仪式之一。
农历七月二十三,韩言提着八份快餐,跟在老马的身后往沙湾海关走着。老马是万年华餐厅的伙
计,万年华是韩言和人在鹏城沙湾新开的生意。帮忙送快餐,是韩言每天唯一的工作。没有工资
,也没有了早餐钱,就连汽水瓶这样的收入也没有了,活脱脱一个三没少年。
“言哥,言哥,下午去不去后山?”从下村过时,宏仔在他家天台上叫着韩言。
“你喊波子,两点半到餐厅集合,出发。”宏仔和波子是韩言在沙湾认识的新朋友,宏仔的父母
在电子厂上班,波子的爸爸在市区卖猪肉。和韩言一样,都是来自韩家乡的,不同的是,韩言在
陇头村的,而波子和少宏是老寨的。
三个人年纪差不多,韩言最大,波子次之,少宏最小。少宏的父母与韩鹏有些东拉西扯的亲戚关
系,小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也就认识了。
三个人里,以少宏的胆子最大,波子的性格最冲,而韩言有老好人的潜质,讲白点就是没什么用
。三个人在一起,一般都是少宏出主意。而实行时,是以波子为首,少宏为辅,韩言押后。
万年华餐厅的对面是沙湾市场,沙湾市场后面是条贴着山脚的路。(查了一下,现在叫桂花路。
)顺着山路往沙湾中学方向走,经过两三个建在山口的小厂(现在的实验学校),就到了沙湾
中学的后面的小山坡了,韩言他们称此处为后山。后山过去两百多米是一个山谷,山谷内是一
个废弃的采石厂,和一亩地左右被杂草灌木淹没的果林。这里,是韩言他们的后花园。
围绕着山谷的小山峰属于梧桐山山脉,不高。顺着山梁往东南方向走,越过边防线就是市区的
大望村。那年头没边防证,对地头又熟的人都能从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突破口,进入鹏城市内。
(我就从这条线进入市区三四次。不过要在山上走蛮久的。)</p>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