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火星殖民之神之降临》第九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忙碌完一天的教学以及备课,还有下棋的任务后,安宁闭上了双眼。除了想念下在图书馆偶遇的笑靥外,只是在心中默默念叨:必须提高思考能力,因为要学的东西很多。

看起来很忙碌,但是忙中有序。因为毕竟是舒适的,安宁跨越三界寻找智慧。这是唐僧取经,还是新长征。

舍去了便捷的道路,求取没用的经。

在外人看来,乃至家人看来,都是没用的学问,但是对于安宁所坚定的,这是实现伟大中的一步一步中的一小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舍弃繁华的,留下的才是芬芳。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偶然在图书馆的图书借阅上查到这本书都借没了。。呵呵,安宁只是笑笑。

笑笑虽然只是笑笑,但是这个事却留在了安宁心里好多天。

最后他在尼采之天才之来源处,读到了点东西。

读过尼采之超人天才,安宁又读到叔本华之天才。

尼采之天才不被人理解很正常,那是指超越时代思维的天才。

尼采思想之源泉,叔本华写的天才,更多是认识上的天才,也就是很贴近生活的天才。

安宁认为,称为天才要一步一步来,要么顿悟,要么渐悟。

先称为叔本华之天才,就是渐悟。

“天才的性能就是立于纯粹直观地位的本领,在直观中遗忘自己,而使原来服务于意志的认识现在摆脱这种劳役,即是说完全不在自己的兴趣,以便撤销人格后剩了纯粹的认识主体,明亮了世界的眼。”

天才放弃了理性的思考方式,在纯粹的直观认识中,摆脱了外在的各种利害关系以及内在的种种欲求(各种关系中的存在物),从而将精力完全集中于眼前对象。

那么天才和疯子有什么共同点吗?

安宁认为疯子执着,天才既执着,又深刻。

叔本华正是在这种执着这一点上,将天才与疯子相提并论。

他说:“疯子能正确地认识个别眼前的事物,也能认识某些过去的个别事物,可是错认了其间的联系和关系,因而发生错误和胡言乱语;那么,这正就是疯子和天才之间的接触点。”

安宁觉得读书就是与古人对话,就这一点上,仅仅对话也是和疯子没有区别。呵呵。。

疯子执着与事物,天才执着于联系,其实不一样。

不一样,就能怎样,找不到人讨论话,就在qq群的哲学群里聊聊。

哲学之类的群并非都是学哲学出身,各行各业的都有。但是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爱智慧。

聊了会,安宁又回到了书本。

疯子对时空发生错乱,也不再具有因果关联的推理能力,他只能对眼前的对象发生兴趣和认识,由此忘记了一切外在的关系和内在的痛苦。

天才和疯子的相同之处正是对关系中或联系中的事物置之不顾,只关注眼前的个别事物,只对眼前事物进行直接认识,而不作抽象的理性推理。

疯子由于病理原因在无意识中达到这种直观认识,天才则在本性上就具有这种直观认识能力。

这里的直观认识是相对逻辑思维而言的,安宁觉得哲学最费劲的就是先明确概念,然后再征伐概念,最后再更新和演化。除此之外,或许是坦途。

当然,求学无坦途,安宁只是做一个乐观的估计。

对于抽象思维来说,疯子不能够,天才不屑于。

安宁,在这里做个停顿,疯子不能够好理解,但是天才不屑于使什么意思呢?

这里肯定不是指对逻辑思维的蔑视,而可能是相对于直觉而言,逻辑思维不一定完善。似乎就像,一旦陷入逻辑思维,好比是走到了局部,看不到大局。

而为什么不说抽象思维,是因为抽象思维的外延比逻辑思维的大。即便如此,安宁认为抽象思维和直觉最多有交叉的关系。

子集,交集,如同我们人一样,一些人活在交集里,一些人活在子集里。

思考也一样,有人用交集思考共同之处,有人用子集考虑各人得失,也有人用并集考虑社会,自然也有人用交集的反之来反向思考或者关照自然。

疯子只有子集式思考(抛却交集的部分的剩下的子集),而天才是用所有的一切来做直觉思考。

安宁喜欢直白,就像是这个疯子和天才的思考模式一样,把它变成图形来处理显的直白一些。这就是化繁为简的方式。姑且不说这么划分是否正确。

后面的部分安宁看不懂了,至少需要很花时间的懂,那么他会选择放放,先去做的别事情。

对于读书来讲,效率其实很重要。可以先放放,然后让它们再睡梦里发酵,或许会有帮助。再说,时间并不是特别充裕的话,还需要作生计,不是吗?

那么,禅家建议的是不要把自己搞的太忙,至少留有思考的时间,如果思考的时间都没有,那么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有人说,我一个上午可以做完a,同时做完b,再做完c.

如果事情不是很复杂,当然可以这样。如果比较复杂,那么建议只做完a为好。

集中所有的力气,努力完美的完成一件事情是比较好的选择。

当然,这里只是泛泛而论,主要是指需要耗费大量脑细胞才能有很多收获的事情。

集中有时比分散好。

疯子最集中,完全不顾其他,当然有没有思考是值得研究的。

天才呢,从思考的效率上来讲,是最高的。完全没有无效的思考。哪怕是思考的错误方向或者错误的领域,也是日后思考的一部分。

不抛弃,不放弃,错误也是正确的反证不是嘛。

说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任何人思考这些的目的最终就是如何成为天才。

安宁也不能免俗。

叔本华讲,如果在个体中要出现天才,就必须赋予这个个体以一定量的认识能力,远远超过为个别意志服务所需要的定量,这取得自由的超额部分就能称为不带意志的主题,成为反映世界本质的一面镜子。

其实这个还是很容易理解的,说的肤浅点,就是常人的智力束缚于意志,只为一己的私利和欲求服务。而天才的智力,远远忘却了自己。

也就是只要能摆脱自己,那么也就可以达到天才的领域。

每一个认真思考世界的人,如果完全看不到他的意志以及个人的东西,那么就会变成一个纯粹的一个意志。而这个意志是世界规律的一种反应。

肯定不能直接说这个意志就是规律,但是可以说可以表面的或许有关规律的一些数据,如果需要认清,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那么就需要道了。

所以说,天才都是超尘脱俗的,他需要凭借超常的理智摆脱掉自己的存在,从而可以用创造性和根源性的方式认识世界的运行规律。

而一般的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得失,然后是团体的得失,至于全人类的得失或者自然的得失,还得看心情。

而天才呢,基本不考虑得失,最多考虑点自然的得失,而首先考虑的是事情是否按照道的方式来运行,真正的运行方式是如何?和表象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是有何原因?然后是如何解决?

至于自己,考虑多了也无用。考虑的多了,自然是按照道来生存,而道的生存方式就是,顺势而为,顺世界的大势而为。

世界的大势是什么呢?其实世界很简单,就是指数发展的前期。文明爆发式扩展的前夜。这个不仅是人类文明占据多少星球的发展,也是人类的真正的认识水平也呈现爆发式的发展。

叔本华显然是对天才非常推崇,认为天才对世界的考察就是遵照根据律的理性的,科学的,艺术的考察方式。

天才是明亮的世界的眼。这句话很有意思。值得回味。

首先是关照,对世界中的事情,做了减法。找到了主脉。抛却了细枝末节。

天才将自然中没有完全表露的规律,在艺术作品中完全清晰的表达了出来。

其次是创造,创造了自然中没有的美。。。

讨论天才和疯子,其实没多大意思,所以,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没大有实际价值,当然,其中有些有意思的东西还是很有用的。

会抓住要点,就是如何成为天才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马克思主义所讲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一个思路。

自由是对存在的认识和把握。天才可以说是对存在的真正掌握。

天才是从存在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意识出发,所以,从本源上就具有思考上的优势。

天才是自由的,首先天才要有实现自由的条件或者选择了自由。

当然,自由也是种选择。

其次,天才是全面的,这里的全面不是指哪个知识领域都足够突出,而是指天才对各种思考方式以及世界构成运行的方式都了如指掌。所以才能庖丁解牛,从一端看到全面。

再次,天才是战略的,他从战略的角度安排一切。首要的就是实现发展。天才不可能是停滞的。

天才的思想总是跳跃。

创造天才与疯子对比的是天才,创造概念的也是。创造意境的也是。

天才总是实践的,其实就是在常人所不敢涉及的领域实践。

所以,成为天才很容易。其实就是一些思想和行为的协同累加,日积月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