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未央宫事》第九百六十九章 光芒万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69章光芒万丈

在打扮妥当之后,卫泱便从内室走了出来,而徐紫川已经在外室等了很久。

卫泱走上前,一脸不确定的问徐紫川,“如何?”

“好看,很好看。”徐紫川答。

尽管徐紫川从不吝对她的夸奖,但骤然得了徐紫川的称赞,卫泱还是多少有些害羞。

她微红着脸又问:“不觉得我这样打扮有些怪吗?”

“卫泱,真的很好看。”徐紫川一脸认真的说。

卫泱知道,徐紫川绝对不会对她说谎,既然徐紫川说她这样好看,那她就是真的很好看。

若是在别的时候被徐紫川如此称赞,她一定会高兴到飘飘然。

但眼下,她却有些高兴不起来。

不止徐紫川的赞美不能让她觉得欢喜,这世上的其他好事也无法让她觉得高兴起来。

因为她即将要去完成一件事,而这件事必将让她遭到许多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之人的唾骂。

所以她心里很压抑,很挣扎,很痛苦。

但为了大计,为了最终的胜利,她今天必须要完美的完成这件事。

卫泱想着,没再继续与徐紫川探讨她美还是不美这个问题,她抬手正了正头顶的大凤冠,问赵兴:“澜皇兄与漓皇弟何在?”

赵兴躬身应道:“回长公主,二位王爷已经在福熙宫外。”

卫泱点头,又抬眼望向身旁的徐紫川,“那我走了。”

徐紫川没有说什么,只是一路将卫泱送到了殿外。

卫泱在殿外的雨檐下站定,“我不会去太久,就回来。”

“卫泱,你来。”徐紫川说。

卫泱只当徐紫川是有什么悄悄话要对她说,于是立马依着徐紫川的话凑上前。

不想她的耳朵没能等到徐紫川嘱咐的话音,下巴却等来了徐紫川修长好看的手指

徐紫川轻轻的端起了卫泱的下巴,这个动作要多暧昧有多暧昧。

卫泱原本跳的还算正常的心脏,忽然狂跳起来。

她的脸瞬间通红,红到盖过了脸上涂的胭脂。

紫…紫川该不会是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亲她吧?

她从来都不知道紫川的骨子里竟然也有如此狂野的一面。

尽管觉得这样不大合适,可既然紫川那么想亲她,那就亲吧。

卫泱想着,羞羞怯怯的闭上了眼,等待着徐紫川的吻落下。

谁知,徐紫川的吻却迟迟没有落下。

就在卫泱有些纳闷的时候,她的嘴忽然被徐紫川的手轻轻挤开,接着她就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被塞进了她的嘴里。

是……糖?

卫泱睁开眼,一脸不解的望着面前的徐紫川。

“吃甘甜的东西可以让人觉得愉悦,也可以让人凝神静气。我知道你即将要去完成的事,是你很不想去做的事,但我却不能阻止你去做,也无法代替你去做,我只有这块糖果。”

卫泱知道紫川疼她,疼进骨子里的那种疼。

只要有紫川陪着疼着,无论她在外间受到多少误解和委屈,她都不觉得难过。

因为她有这世上最好的药,因为她身边有个一笑就能治愈她全部伤痛的人。

卫泱望着徐紫川,本来想说点儿什么。

可徐紫川塞进她嘴里的那粒糖块实在太大了,大到她说话都说不利索。

卫泱酝酿了半天,只含糊的用鼻子发出了一个“嗯”字,便冲徐紫川挥挥手,转身向福熙宫外走去。

刚走出福熙宫,卫泱就见卫澜和卫漓侯在门外。

今日,卫澜和卫漓也是盛装打扮,身穿吉服,头戴金冠。

在晨光的照耀下,卫澜和卫漓都是闪闪发光,恍若神子,却不知在这兄弟俩眼中,卫泱才是真正的光芒万丈。

卫泱细细打量了卫澜和卫漓几遍,心想,果然是人靠衣装。

尽管卫澜脸上的伤疤依旧狰狞,尽管卫漓还是一脸的稚气。

但在华服与金冠的映衬下,没人会怀疑这两位气质卓绝的男子就是才得封的温王与顺王。

只是,卫澜和卫漓看起来却明显有些精神不济,眉眼间堆满了疲惫之色。

其实这也难怪,昨日午后,卫澜和卫漓才刚从皇陵赶回来。

一路几乎不眠不休,快马加鞭的赶路,都是血肉之躯怎么吃的消。

卫泱原本是想让卫澜和卫漓好生休息一下,等两人养足了精神再随她一道来做那件事。

但樊太后那边实在太过急不可耐,若卫澜和卫漓是在昨日一早就回了宫,卫泱可以肯定,她今日要做的事,昨日应该就做了。

卫泱瞧瞧卫澜,再望望卫漓,既抱歉又心疼。

“你们辛苦了。”卫泱对卫澜和卫漓说。

因为嘴里含着糖,卫泱说话有些含糊,但卫澜和卫漓都听清楚了。

“皇姐,撵轿已经备好,请皇姐上轿。”卫漓极恭敬的对卫泱说。

卫泱偏头望了一眼身后的撵轿,并没有要坐上去的意思。

“一起走吧。”卫泱对卫澜和卫漓说。

这是一起走去正大光明殿的意思,也是往后都要一起走下去的意思。

卫泱说完这句,便迈开脚步向前走去。

卫澜和卫漓赶忙追上卫泱的脚步。

……

自四月初九,逼宫之事发生以后,早朝之上人就再也没齐过。

而今日,朝堂之上乌泱泱的全是人,原先告病,甚至那些欲高老的朝臣今日都来了。

宗室贵戚,国之肱骨,悉数到场,可以说这是自樊太后摄政以来,人最齐的一次早朝。

之前告病和欲告老的人到场,并不让人觉得意外和惊奇。

真正叫人觉得惊讶的是,因帮助已故的皇上逼宫,后因逼宫失败被太后软禁在府上的樊氏兄弟,以及安国公宁琛今日也到了。

尽管对樊氏兄弟与宁琛的到来甚感惊奇,但仔细一想众人便觉得这三人的到来其实很合情合理。

樊氏兄弟与宁琛之前虽然遭太后软禁,也暂时免了官职,但却没有被削爵。

既然还是辅国公,也还是安国公,那么樊氏兄弟和宁琛在今日,在这要决定大夏下一任君王的绝对会被载入史册的这次早朝上,绝对有资格占据一席之地。

就凭他们国公的身份,他们便有资格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意见。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