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西汉的历史研究生》第一百零四章:博弈、权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辽阔的草原上,一支队伍拉的很长的百人商旅正在缓慢的向北行进。

与传统商旅不同,这一支商旅携带的物品大多都是雁门的特产。

按理说,商人携带商品进入草原,所求的乃是利润。

像是蜀地的丝绸,青徐二地的鲜鱼等等,在匈奴地区都是整抢的稀罕物品,一旦这类商人前来,所得利润,最少也是途中付出的五倍。

而这一支商旅携带的竟然是食盐、粮食、粗布麻衣这一类生活用品。

大多数匈奴人这一些东西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只要随便劫掠几次,生活用品还不是手到擒来?何必用珍贵的牛羊进行质换?

牛羊是匈奴人的根,是生活的唯一来源,伟大的昆仑神绝对不允许将牛羊交给汉人。

况且,匈奴人有自己的服饰,有自己专门的产盐区,对这种物品的需求很小。

商人想要兜售,最起码要找一个大型的部落才行。

而一旦进入匈奴大型部落,价格就要人家制定了。如果不配合,那就连人带货一起留下,危险性极高。

所以,兜售生活日用品的商队,比贩卖大汉南方特产的队伍还要稀少。

车队缓慢的前进。

由于商人不得穿丝绸衣裳,不得乘坐轿子,所以白墨只好穿着商人专属的麻布衣服,混在这一支车队的中央。

这百人除了冯驹十二人之外,皆是苏意专门给他调拨的雁门士兵。

根据苏意的解释,此乃卫青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指示,他要求白墨在大军到达之前,进入匈奴地区探查。

探查范围不必太深,只要能够搞清楚方圆三十里有没有匈奴人的斥候就可以了。

担心暴露,白墨特意问苏意要了府库中的一些商品,以掩人耳目。

白墨从商队唯一的车厢中探出头,问道:“老冯!我们前进了多久了?”

冯驹将马的速度放慢,与车厢同速,扭头道:“回掌柜的,吾等已经出雁门两个时辰了。”

望着辽阔没有边际的草原,白墨怀疑道:“汝确定这个方向会有匈奴人的部落吗?为何两个时辰不见人影?”

再小的部落,也应该吃草的牛羊吧?

两个时辰,他们最起码已经前进了二十公里,别说是牛羊,就连个人影也没有见过。

难不成闹鬼了?

“掌柜的,根据逮捕的走私商人口供,这一条路上至少存在三四个匈奴部落。至于具体的规模,吾等无法确定。”冯驹解释道。

“口供是何时得来的?”白墨眯着眼睛,锁着眉,闷闷不乐,“吾怕匈奴部落已经离开此地。”

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匈奴人可是逐草而居。

尤其是多大风的春季,牧草对牲畜来说尤其重要。

小羊羔出生之后,需要大量新鲜肥美的多汁牧草。为了保证牲畜数量,匈奴人可不会一直乖乖的停留在一个地区。

“掌柜的,根据苏老将军所说,这个口供是在一个多月之前得到的。”

“一个月?”白墨眉头颦蹙,神色凝重,“这么久的消息也敢用?”

“这样来看,应该没错了!如果吾没有猜错,这一条路上应该已经没有匈奴部落了。”

一般来说,即便是再小的部落,也要有几千只牛羊。

虽然不清楚这几个部落的规模,但根据卫霍从这附近的路,每一次出击都会带回来牛羊百万来估计,这几个部落加起来至少要有三、四万牛羊。

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它们把牧草吃光了。

怪不得远处的绿色不明显,看来牧草已经被啃过一遍了。

冯驹脸色难看,道:“啊,掌柜的,那吾等如何是好?”

白墨当机立断,道:“立刻换路!”

“掌柜的,换哪一条路前进?”

望着北方,白墨指了指,道:“先变道西北看看,以二十里为距离。若二十里无任何匈奴部落,吾再用那一个迫不得已的办法!”

“诺!”冯驹抱拳,急忙下去传令。

“呼,一定要有啊。”白墨将车厢的门帘放下,叹了一口气,“吾可不想动用那个办法……”

如果还是找不到匈奴部落,那就只能带着商队向匈奴士兵的方向前进了,利用匈奴掠夺之骑兵锁定附近的匈奴部落。

只是这种方法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超过一半的折损。

甚至也有可能会被囚禁在匈奴,无法返回。

无论哪一个后果,都是他不想承受的。

……

……

在白墨一行人进入草原之时,代郡李息收到了一封来自北地郡的急报。

李息喝退左右,独自在大帐中将写着急报的帛书打开,他眯着眼睛,静静地阅读。

见字如面,程不识老骥伏枥之样貌历历在目。

“李息,根据可靠消息,匈奴人左贤王在数日之前,带领亲信前往单于庭进献宝物,至今未归。根据北地斥候探查,其可能从右左贤部直接前往了左贤部。”

“如果老朽没有记错,根据陛下制定的进攻策略,汝距离左贤部最近。亦就是说,汝距离那厮最近!”

“老朽希望,汝出兵之时,将重点放在匈奴左贤部。虽然汝带领之兵马乃诸侯国临时凑集,可战之力不如北军精锐。然,匈奴左贤王之精锐为右左贤部,其左贤部仅仅是为了抵挡东方的乌桓人罢了,战斗能力极低。”

“只要汝谨慎前进,左贤部不足为惧!此乃弘扬北地名望之机遇,望君慎重考虑。”

将帛书放进一旁的炉火中烧毁,李息跪坐在垫子上,陷入了沉思。

他呢喃自语:“根据老将军之言,吾只需率领轻骑进入左贤部,以后方大军为接应,活捉左贤王的可能性很大。然此法恐有负车骑将军之托。根据商量好的计谋,车骑将军希望吾带领大军直捣单于庭,活捉军臣单于。”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想要一举攻破单于庭根本是白日做梦。虽然单于会聚集主力与北军一战,然,其内部防御,再加上本部的居无定所,想要短时间内找到其所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旦单于发现吾的队伍,恐怕吾之军队危矣!被四大部落拖住的北军短时间内断然无法支援,亦就是说,吾面临独自抵挡单于庭二十万善射者的风险。”

虽然军臣单于领导下的匈奴势力根本无法与冒顿单于相比较,但是亦不容小觑。

号称二十万善射者,虽为虚数,但绝对不会少于五万。

若是将军交战,大汉将士恐怕面临一边倒的屠杀。

马上开弓本来就是匈奴人的特长,再加上骑兵克制步兵的优势,匈奴人骑兵五万可抵汉军十万以上。

即便弓弩手和车兵可以与匈奴人硬碰硬,但是那只是近距离的交锋。

若匈奴人在百步之外来几轮箭雨覆盖,他可没地方哭。

在中行说的教导下,匈奴人已经开始使用兵法,以逸待劳、退避三舍等传统兵法,想必也应听说一二。

在军功与信义之间,李息开始犹豫了。

陛下有意培养卫青,想让这一位外戚取代北地与陇西的地位,成为独当一面、镇压大汉军方的新一代柱石。

一旦卫青真正的成长起来,其他的军方派系恐怕都要低头相见。

这也就是程不识来信的目的吧。

他目前还不希望出现一个压制北地的将领。

李息敢大胆猜测,说不定这也是李广的意见。李广派人告知程不识,程不识转告自己。

作为北地一系的重要将领之一,李息很清楚自己的老大在想什么。

虽然老大程不识在抵御匈奴的事情上尽心尽力,但是对派系的利益也很重视。

若是封侯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老大鞠躬尽瘁几十年,依旧是一个将军。

若再不封侯,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这一次送信,恐怕也寄托程不识的愿望。

只要自己派兵攻破左贤部,活捉左贤王,那么消息之功,妥妥的跑不了。

说不定陛下看在老大为老刘家工作了这么多年,也能封一个关内侯意思意思。

“唉……”李息重重一叹,“难……”

这一位年青一代将领,陷入了深深地纠结,阴暗的营帐中,不断的传来他幽幽的叹息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