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邮商》第四十章: 涉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莫小鱼仍然在自己小屋里守着满屋子的油墨香睡觉,昨天晚上,贾玲玲给他带来了价值大约500块钱的邮票,其中就有两整板的《庚申年》猴票,算了算自己手里共有二十张整版零七枚散的,莫小鱼把这些邮票小心翼翼的放在一起。

这样子的不断积累,莫小鱼不知道的是他现在就好比睡在一间用财富堆起的小房里。

第二天杨守信亲自过来告诉小鱼说门面房找到了,于是一家人跟着杨守信来看房子。

大家来到xx街上这一看,好像莫小鱼跟大水坑有缘分似的,原来这房子就坐落在老县城中心,玉山楼饭店斜对过,当时这条街上东侧都是门面房,各种商铺琳立,而对面西侧,则是零零散散的老旧门面房,门面房的后面就是比整条街还长的大水坑。

那个时期像莫小鱼家住的小县城人口基数都很少,县城里面大大小小岁月留下来的自然水坑简直是星罗棋布。

这种水坑现象并不只有小县城独有,而是当时基本上全国都是这样,即使在省城也是这样马路边上随处可见大水坑,后来随着人口基数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这些大坑慢慢都被填埋了,上面盖起了高楼大厦。

那时候下再大的雨,街道上也不会被淹,那些水直接都跑到水坑里面去了。

由于人口少加上生活物资匮乏,也没有太多的工业生活污水污染,那时候的水坑基本上都很干净,人们常常在水坑边上用棒槌洗衣服,小孩子们游泳,也能钓鱼。

大部分坑边上都会有一口水井,人们常常从井里打上来挑回家倒入大水缸里存起来用。

杨守信介绍的这处房子是一溜十二间的老门面房,卖房子的主人与他关系还不错,只是不知什么原因想卖掉这处老宅。

等杨守信领大家一到房门口,从里面出来一位年纪约六七十岁的老大爷,十分客气的把让大家让进屋里来。

这屋子间角深度大约有8米,中间三间是通开着的以前可能用来做过买卖,旁边的九间则是当住房用,房门开在院里,房间后墙对着大街,上面只留有一个小窗户,这样正确的算下来应该是三间门面房。

那时候人们没有经商理念,像这样在马路上边,背对着马路的房子很多,也很常见,尤其一些老单位盖的家属院,就在那个马路边上,但是呢,这些房子背面都冲着大街,人们往往穿过大院门再进入各自的房间,这种现象现在在小县城里依然存在。

这一间长度3.5米,十二间共有42米长,中间屋里有个院门,穿过院门里面是一处大院子,纵横长宽大约有50多米,土质的地面被弄的很是平坦干净,破败的院墙下种有几块菜地,院里还有一口水井,院尽头西面还有一扇后院门,打开后院门是一条窄窄的沿坑沿的小路,路旁栽种了许多大树,七扭八歪的通向远处,

莫大鱼余小白看后也不知道这房子该不该买下,这房子位置说背也背,说不背也不背,对过虽然是玉山楼,可人们都集中在对面购买东西,这马路西侧门面房零零散散少的可怜,就显得有点背了。

通过老杨询问价格一问才知道,这老人要价是每间550块钱,整个院子算1000块钱,这样算下来总计7600块钱。

这7600块钱的要价按1980年当时物价算是不低的,你想想八三年才兴“万元户”这个词。

这个家还是儿子做主,于是莫大鱼余小白看向莫小鱼,莫小鱼当即拍板,买下!

老人一听甚是高兴,当时就喊来街坊四邻,守着大家的面,写好了卖房协议,又去了房产局,转过了户,等一切都忙活完了,莫小鱼对杨守信说,让他留心寻找他那个市场上的房子,如果有不管什么房子他都要买,杨守信当然把这些事记在心里,这以后没过不多久,莫小鱼又在那个市场里面,零零碎碎买了十几套房子。

当一家人拿着房契回家的时候,莫大鱼看着房契上的文字反反复复的念叨了好几遍,自己终于也有门面房了!

这有了房子,很多地方需要修缮,于是又请来那两位老师傅,这两位老师傅是在郊区乡下住,他们那个乡里干泥水活,老瓦匠,老木匠的有很多,大家都是零零散散的找个零活干。

这莫小鱼家经常不断地需要修房子,这一来二去的大家都混熟了,后来也知道莫小鱼跟房产局有关系,于是这两位老师傅就请莫小鱼给到房产局要点活干,小鱼认为这凭力气手艺吃饭找黄大哥要点活干也算正常。

于是莫小鱼就来房产局找黄局长,现在的黄局长黄大哥正在高兴上,因为县里马上要成立一个城建部门,任他为城建部部长,以前的房产局归入城市建设规划局。

这城市建设规划局负责的权限是整个小县城的街道,楼房,棚户区的改造建造和规划任务,黄局长这是升官了。

听小鱼说帮郊区乡下的老师傅们找活干,当时就拍板应允,并立即给了某条街上的修缮的活计。

当时还没有专业的个体建筑施工队,房屋修建都是临时找人干,这莫小鱼能要来活计,于是从那俩位老师傅起,不时有人通过关系来找莫小鱼要活干,起初,莫小鱼只是好心想帮帮这些困难的老师傅们,这一来二去的那么多人来找他,在黄大哥的授意下。

于是莫小鱼就成立了一个小县城第一支也是最早的一支建筑施工队,起初的那俩位老师傅当然毫不犹豫的加入建筑施工队,并带来了一大帮人,这一来二去一个原始的专业建筑施工队就有了雏形。

这个施工队由莫大鱼日常管理,小鱼负责要活要帐,余小白负责分发工资,并经过一家人讨论,给这个施工队起名叫“大正建筑施工队”。

由此,莫小鱼还末小学毕业就开始正式涉足“房地产”领域。

这小县城的活多了去了,大正建筑施工队也不断的壮大起来,收到了工钱莫小鱼除分发大家应得工资外,其他的钱都被他购入在当时来说最先进的建筑用机械上面了,几年功夫,大正建筑施工队成了小县城及周边县市属一属二的专业施工队,可以承揽更多的公私建筑活计。

这大正建筑施工队就是以后大正跨国集团公司的前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