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酒场2》第42章 帽子颜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铁桥似睡非睡地胡思乱想,梦见自己戴上唐朝的乌纱帽,而且颜色是深绿的。据专家考证古代官制,乌纱帽最早是妓女的专用帽,后来被负责官帽改革的官员借用,成为当官做老爷的象征。郑铁桥梦中知道自己在做梦,他想把绿乌纱帽还给王日龄,但王日龄说啥也不要,声称让谁戴谁就戴不戴也得戴,有些人哭着喊着想戴绿乌纱帽他还拒绝授予,劝郑铁桥要珍惜得之不易的绿乌纱帽,把绿帽子戴到底。

没等郑铁桥拍卖掉绿帽子,李倩照的信息音乐在歌唱,郑铁桥特意给李倩照的信息配备刀郎的情歌,你是我的情人。信息就三句话,却犹如一部长篇小说:上部是“他回来了”,中部是“可能掌握了咱俩的事迹”,下部是“以后要小心行事”。

郑铁桥睡意全无,感觉绿帽子出现连锁效应。想到为别人戴帽子的行为,郑铁桥对自己的绿乌纱帽产生了理解,没准城关镇书记得来也靠绿帽子。在戴绿帽子成风的时代,有能力给别人戴绿帽子的男人,就应作好被别人戴的心理准备。他以短小说的形式回信息:珍惜绿帽子。

满脑袋绿帽子的郑铁桥,不知下个帽子批发给谁,于是暂时把帽子收到脑垂体里,啥时想用再冒出来。郑铁桥半心半意地批阅成堆的文件,当镇长时考虑书记的感受,很少采用圈阅的技术,现在城关镇他说了算定了干,信手圈几下自己的名字,绝对比写“阅”字流畅。他缺少批示的习惯,成堆的文件若一个也不批示,未免给下属不认真不严肃的印象。他故意挑出基层党建方面的文件,略微思考后批示道:“基层党建工作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镇村两级要认真抓好落实,城关镇的工作开展情况,务必上报县委组织部,争取在上级内刊发表,此件请张副书记廖组织委员牵头办理。”

郑铁桥沉寂在党建工作的举措里,心无旁骛真投入,手机响过五声才听见。王一维告诉郑铁桥最新信息,王书记已经回办公室了,和嫂子一起回来的,看表情应该取得了重大战果。王一维没心没肺顺嘴流,却送给郑铁桥个大腻味,帽子在书记手里没办法,硬着头皮也要探口风。如果让皮日体先告为主,后果就不是简单的帽子问题。

王日龄脸上闪烁着幸福,好像刚刚习练过补阴壮阳功,爽朗地问郑书记有何见教。领导开玩笑那叫平易近人,下属切莫以为领导平易近人也和领导开玩笑,那样要惹大麻烦,该按规矩走程序是必须的。

郑铁桥低眉平声地说道,他想和领导汇报三件事。王日龄心情爽自然态度也爽,问郑铁桥哪三件事,快快简单说来。郑铁桥早就打好腹稿,第一件是“水杯门”基本平息,不过还留点小尾巴,他打算尽快把尾巴切掉,防止尾大不掉。王日龄插话要得要得,通过细致工作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郑铁桥说第二件事是城中村改造,由于村支书刘长即幕后操纵,刘官屯的项目陷入僵局,可能面临着流产的危险。他正在与相关方面协调沟通,即使刘官屯开发不下去,也要选择别的村继续开发,决不能吓走开发商。王日龄说他略有耳闻,开发商的情绪不稳定,随时有撤摊子的可能,如果连带搬迁项目也泡汤,海惠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将面临灭顶之灾。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要留住江南集团,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谁破坏增长极谁就是海惠县的罪人,对害群之马决不能心慈手软。

郑铁桥评价王日龄站位高看得深远,更增强他抓招商引资的信念,回头他立马起草重新进行城中村改造的报告,坚决把王书记的指示落到实处。王日龄大发感慨表扬郑铁桥,乡镇书记们若都有郑铁桥的干劲和思路,海惠县的经济建设会迈大台阶。郑铁桥赶紧表态全是书记领导有方。

王日龄摸郑铁桥的底,问道如何处理那个姓刘的村支书。郑铁桥说找理由和机会撤掉蛋操的,此人不拿掉势必影响全镇工作。王日龄脸露杀气讲分明,过去讲究杀鸡给猴看,时代已经变了,杀鸡管不多大用,要杀虎给猴看,让他到号子里充大王。他交代郑铁桥配合检察院工作,在现有证据基础上多固定些证据,怎么也要姓刘的住几年姥姥家。谁敢坏海惠县的大事,就让谁吃不了兜着走。

郑铁桥隐隐觉得贺知早介入了拆迁的事,而且直接向王日龄通报情况,有可能提出了留在海惠县的附加条件。郑铁桥没必要冲锋在前,应该抽身在后看检察机关演大戏。

王日龄接了个电话,似乎有事要外出,便提示郑铁桥说第三件事。郑铁桥开门见山地报告城关镇班子成员已分工,由于怕走风漏气,没来得及向县委汇报就自作主张了,可能有的班子成员未能如愿,但绝大多数成员都没意见。抓紧分工还有特殊原因,他想组成得力工作组,提前布局下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王日龄意识到郑铁桥和皮日体出现分歧,但分工已经落到人头,他也不方便表态。皮日体吃些亏可能更是福,相信郑铁桥的为人和能力,就要尊重当城关镇书记的权力。王日龄说分工的出发点要出于公心,有点小私心也不能影响工作大局,就让城中村改造项目检验班子的战斗力吧。

郑铁桥要的就是王日龄最后的态度,书记的底线摸清楚,他也该撤退走人。这次他感到收获了一顶红帽子,绿帽子的腻味情结被赶到了渤海湾。

手头的三件事,汇报时说得轻巧,其实是三座大山压迫着郑铁桥,哪座山不清除,都有压垮郑铁桥的可能,这就要考究郑铁桥当愚公的智慧和力量。

刘官屯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彻底没戏,刘长即还搂着没有温度的罐子,努力地进行最后一搏。但觉悟后的村民根本没多少觉悟,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当初刘长即出于私利考虑,鼓动家族式村民们增肥加密改造住宅,企图多换取新居面积,也为制约开发商捞取个人筹码。开发商拆不动村庄全线撤兵,打破了刘长即的美梦,他想以恢复房屋原状为条件,哀求开发商进村。他一相情愿做美梦,村民们根本没这个觉悟,连几家最近的族人都不配合。

村委会主任刘二过责怪刘长即把事做绝,要是当初听他的话,把开发商引进来再制造点小难题,局势恐怕比现在要主动许多。刘二过算是有点良心讲点直理,虽然唐伯龙请客时他喝多,并闹出低级下流的笑话,但吃过人家嘴短,况且唐伯龙的公司给村里办实事好事。刘二过以拆迁人员的撤走为红线,与刘长即彻底切割。

刘长即悔也没蛋用,刘二过都不认可自拆行动,他到哪儿找知音。悔变成恨是件危险的事情,恨的笼罩下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刘长即不从自身找原因,却怪郑铁桥办事滑头,没真心支持他的工作。又怪唐伯龙太不开面,请出若干人说情都无动于衷。怪这个怪那个就是不怪自己,他要报复“怪”名单上的人。

刘长即暗中纠集三个东北的闲散人员,唆使他们跟踪安居公司的高档轿车,听他的命令,随时准备实施a计划,然后视情况再实施b计划,和他作对的人绝没好下场。刘长即哪里知道,检察机关正在秘密侦查他的贪污事迹,大量证据浮出水面并固定到位,只听县委的指示收网。

两股正反势力较劲,刘长即未免有些不自量力。他笑到最后那天,就是哭鼻子抹泪的开始,棺材成型只等他躺进去。虽然检察机关往死里整刘长即,但现有的事实不见得整死他,让他体会片刻棺材的滋味,也有助于刘长即浪子回头重新做人。

郑铁桥回到城关镇坐在办公椅上,屁股从未坐得这么稳。近些日子的内忧外患,时常引发如坐针毡的感觉。按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名言,郑铁桥冒险进行班子分工调整,挂起皮日体的准镇长位置,这样才有利于团结一致向前进。他庆幸抢在皮日体前面搞小汇报,关键是取得了王日龄的默许。假如皮日体先告黑状,没准分工的事要翻盘。既然掌握了领导工作的主动权,接下来就要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分头出击展开灭火行动。

马副镇长被召到办公室,郑铁桥问他高老庄闹访的人怎么没上班。马副镇长苦笑着回答,明天才是正日子。郑铁桥自语道,高老庄的事该摊牌了,有啥高招能迅速平息不留后遗症。马副镇长叫苦连天,孟告然这个浑蛋搅得人心浮动,是到了该治理的时候。郑铁桥骂句别扯淡说正事,马副镇长才小心翼翼地表态,讲道理已经不好使,可在发放部分补偿款的同时设个套,把孟告然圈进去,只是办法有点损。

郑铁桥也叹口气,按理讲孟告然他们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在理,可镇里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况且县里有关部门的截留款,也要不来更垫不起。这些难题要由城关镇自行消化,烂在肚子都不能和孟告然他们讲。保持全县的大稳定环境,就得牺牲镇里的小稳定环境,这是讲政治的特殊需要。

马副镇长明白郑铁桥的动议,与其让郑铁桥提出来,不如自己主动要任务。他说考虑过几种方案,没最后确定哪种最完善,待他继续做说服工作,实在说不动,就来个先礼后兵。这期间郑书记可要充分授权,出现问题他一人扛着,大不了再为媒体制造个什么门。

郑铁桥涌出几丝感动,佩服自己没选错人。他鼓励马副镇长放手干,出现问题他会负责,制造个什么门也不完全算坏事,至少增加城关镇的知名度。一镇能有几道“门”,“门”开二度才最神,但愿是道阿里巴巴的门,多念几声芝麻开门吧。郑铁桥言犹未尽觉得没讲到位,将压箱底的话题透露出来,最近县委还要进行中层干部调整,黄书记白镇长都会安排新职务,说明县委不会忘记干实事担大任的干部。党的干部只要为公行得正,出些问题照样重用。

马副镇长又听说推荐他当镇长人选,恨不能把脑袋掖到郑铁桥的腰带上,身家性命全交给郑铁桥,书记叫干啥就干啥,谁要抽后谁是三孙子。马副镇长信誓旦旦表决心,高老庄的事他全权处理,如果孟告然执迷不悟,绝对把他送到姥姥家吃窝头。

离下班还有五分钟,王日龄亲自打来电话,问郑铁桥晚上有没有酒场。郑铁桥知道书记准有安排,有酒场也要说没有,而且还不能主动问有谁参加。听郑铁桥否定酒场的态度特别坚决,王日龄十分满意地下指令,让郑铁桥叫上老婆也参加,去一号餐厅陪贺知早夫妇。

郑铁桥下意识地说他老婆去市里开会,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回家,王日龄也下意识地说道回家了。两人下意识碰到下意识,会不会出现上意识,王日龄无所谓,郑铁桥却敲开小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