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冲呀!少女偶像林沁》第15章 小沁要留在向阳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眼一周过去,暑假几乎过半,小沁作业的准确率却一直提不上来。马雯自觉不能放任小沁这么不求上进,她把活动现场的事情全部交给“无限少女心”的邹经理,自己只做演员统筹,于是就挤出了更多的时间督导小沁。她为小沁规划了一套新的学习方案,从早学到晚,每天只有傍晚的一个小时,小沁是自由的。

对于这宝贵的一小时,小沁一般都会以吃水果为名,跑去水果店找曹阿姨。在那里,她既可以远离自己的妈妈,又可以多听听店里人的夸奖,何其美哉。

就这样,又过了一周,在一个小沁去了水果店的傍晚。

外公已经买菜回来,坐在了电视机前。

外婆一个人在厨房擦着油烟机,边擦边哼“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马雯手里捏着个塑料袋,睡眼惺忪地从卧室出来,猝不及防地丢到了客厅的茶几上,“爸,之前赵可为给你买的礼物,你看一看。他走得急,没法亲手给,走之前留给了我。都两周了,我差点忘了给你。”

“啥东西?啥东西?我看看。”外婆来不及摘下手套,急忙跑来端详。

原来是十块民国开国纪念币,并没有什么包装,就是用快餐店的餐巾纸裹着,然后装在一个小号的超市塑料袋里,磕碜地叫人难以相信这是真品。

外公觉得奇怪,抬头问:“这,这没包装么?他跟哪里搞来的?”

马雯耸耸肩,“包装太大,一个礼盒,吃外卖的时候,扔了,”她停顿了足足两个休止符,然后切换成非常正式的口音,向外公外婆通报另一件事,“爸,小沁也长大了,我打算跟林德靖把离婚手续办了,然后带小沁去上海。”

外婆只听到了离婚,高兴地合不拢嘴,“哎,你离了婚赶紧结吧,你让人姓赵的等了多少年。看看这洋元,好东西呀,我给收起来,你别说,这个赵可为对你肯定是真心。”外婆小心翼翼地把那十块银元捧在手里,一溜烟跑到卧室,把他们藏到了床下的暗格里。

外公不好古玩,他也无心干预马雯的感情,他对马雯说:“来你坐下,你结不结婚我不管,但孩子的教育是个大事。不管是在南京,还是在上海,我觉得孩子都应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自力自理的能力……平时多出去玩玩,跑跑步,逛逛街……接触电子设备也是很重要的,小沁是还是个孩子,未来要面对很多电子产品,掌握新技术非常重要……”

马雯听着外公的话,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当听到“新技术”的时候,她开口问外公:“爸,你是不是趁我不在,带着小沁一起玩电脑啊?”

外公像是被将了军,连忙摆手说:“我知道,我说没有,你也不会信,我们就是偶尔玩玩。”

“看来,我必须把小沁送回南京去。”

“为什么?他爸爸不是不在南京么?”外公问。

“让她在南京收拾收拾,然后去上海。”

“啊?为什么呀?”听说马雯要带小沁回去,外婆急急忙忙地跑了出来。

“小沁每天待在这里,不好好学习,要不跟爸玩游戏,要不就跑到水果摊去凑热闹。这么浪费大好的时间,一点都不值得。暑假还有一个月,我打算带她去上海,让赵可为看着,这样我还放心一点,在爸妈这里,太不让我省心了。”马雯说这话的时候,情绪并不激动,甚至还表现出了难得一见的慢条斯理。

二老不是不认同马雯,只是有点舍不得小沁,他们知道小沁不想回南京,更不想和妈妈去上海。于是,二老开始装聋作哑,不再理会马雯。他们一个忙着洗菜,一个忙着擦油烟机,洗完菜的又开始拖地洗衣服,擦完油烟机的又开还切菜做饭,总之拖拖拉拉,有做不完的家务事。

事情就一直拖着,拖到小沁回来。小沁察觉到气氛不对,大家都不说话,所有人的眼神都聚在自己身上。她还以为是自己身上沾了鸟屎——因为刚刚在水果店的时候,她挑逗过隔壁文具店苏大爷的鹦鹉,那鹦鹉特别亲人喜欢在人的肩膀上走来走去。

等到吃饭的时候,四个人围坐在饭桌旁,沉默终于被打破了。

马雯心平气和地提出了叫小沁离开向阳坡的建议,并痛陈利害。

外公外婆看得出马雯为了孩子好的心思。

小沁却只能看出马雯眼神里的杀气,她手里还来不及放下碗筷,眼泪就已经夺目而出。这一次,因为有外公和外婆在,所以她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但她仍然不敢直面妈妈,于是她鼓足勇气对外婆说:“姥姥……我……我不想回南京,也不想回上海……我……我想留在向阳坡……”

马雯把筷子放下,看似平静的表情下,暗藏杀机,“我好好说话,是不是没用?”

“哎。”外婆把筷子一放,自己回了卧室。

“小沁都快成年了,你让小沁自己决定吧。”外公也把筷子放下,坐到了客厅的沙发上,他打开电视,调到纪录片频道,假装看得很认真。

转眼,餐桌上只剩下马雯和小沁两个人。

也许是因为外婆和外公的离桌,让小沁顿觉心慌,她想表达自己的理由,却颤抖着嘴唇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浩荡的无助感在她的心底如潮水般滚涌。她自己连带面前的这张餐桌,就如那潮水中的一叶竹筏,只要一阵浪花,便会在顷刻间翻覆崩解。

马雯捋了捋头发,苦笑着说:“小沁,你知道吗,你现在哭哭啼啼的样子真丑,丑爆了,我真想抽你,干脆一巴掌扇得你毁容。”

小沁听罢,“哇”的一声痛苦起来,那撕心裂肺的声音,揪扯着外公、外婆的心。

外公忍不住了,说:“你让她回去,就能好好学习了?你忙,赵可为更忙,暑假是可以让赵可为看着,但上学怎么办?她开学了,你们谁有时间陪着她!”

外婆也忍不住了,她坐在卧室的床上一直偷听外边的对话,听到马雯威胁要打小沁,立马就又冲了出来,站到小沁身后,抚摸着小沁肩膀,给她壮胆,“小沁,你自己说,你想在哪里,别让你妈决定。”

“我……我……我想……想留在这里。”小沁怕妈妈突然扑过来打她,说罢就站起身,在外婆的庇护下,坐到外公的身旁,嘟着嘴皱着眉,一把鼻涕一把泪。奈何电视里恰好播到两只狮子交配的画面,看得小沁一脸尴尬。

本来对动物节目常看常新的外公,竟也莫名脸红起来,他转过脸,问肚子正在咕咕叫的外婆,“你是不是饿啊?”

外婆盯着电视,似乎看得格外认真,“烫,我等一会,我先看看电视。”

沙发上坐着的这三个人呐,两个老的把个小的,紧紧地夹在中间,像是怕被狼叼走一样。

马雯看着他们三个,问:“妈!爸!你们是故意的,对不对?”

外婆一脸不屑地说:“怎么了?我们吃不吃,跟你有什么关系,饭又不是你做的,锅也不是你洗,你操这闲心干什么。”

“一群戏精,我小时候被妈打,怎么就没人拦着,没人袒护,我怎么就没遇到过这样的好事!”马雯坐在餐桌旁,无奈地喘着粗气。本来她也想给爸妈一个台阶下,对小沁说一句“不回就不回,无论你在哪里,妈妈都真的真的很爱你”,但由于气氛和心境不对,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去。

小沁既然要留在向阳坡,那就要尽快解决她读书上学的事情。

向阳坡当地对小沁这样的外来学生没有像北京、上海那样的严苛限定,只要交够每年的借读费,并挂靠有当地户籍,就可以在读满一年后参加向阳坡的高考。小沁外公的父亲刚好是向阳坡一中的退休教师,虽然他老人家已经过世十多年了,但“余威震于殊俗”,在向阳坡的教育界,一说马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多亏了这些余威。小沁被介绍到向阳坡最好的高中——向阳坡一中读书。

这向阳坡一中原是日本人留下的一个“魔窟”,坊间流传,日军在这里建了一座水泥浇灌的三层碉堡,把周边村子里抢来的女孩子都关了进去,养在里边当慰安妇。很多女孩子进去的时候好好的,出来就变得不信祖宗,不敬天地,不吃草药,满嘴鸟语。所以直到今天这个地方的风都比向阳坡其他地方大,据向阳坡人说,那都是当年那些女学生们留下的阵阵哀嚎啊!然而事实上,日本人是在这里建了一座寄宿制学校,他们把学校交给当地的伪政府管理。马彪当时就是这个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但是他不会说日语,所以始终没有得到提拔。

后来日本人战败了,民国政府接管了学校,马彪因为在抗战期间没有讨好日本人的劣迹,被民国政府提拔为学校的教导主任。再后来解放了,市政府从附近的绥平迁到了向阳坡镇,这学校就改名叫向阳坡一中。因为孩子太多,教师匮乏,这一时期马彪开始兼任多个科目的老师,他为此努力学习车床和耕种,竟然还上了省里的报纸,流传成一段佳话。向阳坡有很多有头有脸的人,都是他的学生,比如当今向阳坡一中的校长、向阳坡粮食局的局长和向阳坡商会的会长海盛平。小沁还在外公家见过他们学生时代照片呢!只是外公从来不把这些疏远的人脉关系当回事,没有向小沁一一介绍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