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20世纪中期二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借用***一句话“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几乎同时来到一个起跑线上。几十年过去,为什么有的国家赶超先进国家成功,有的失败。更多的还在路上,一路蹒跚。林毅夫非常推崇世界银行2008年的《增长报告: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战略》。这份报道归纳了二战后能够以超过7%的增长率持续增长25年以上的13个高增长经济体的特征。他赞同报告例举的这些成功国家的“五个惊人相似之处”。这五个相似之处,一是它们全都充分利用了全球化的好处。它们从全世界引进各种理念、技术和技艺,这得益于二战后的世界正变得更为开放和一体化;它们充分挖掘全球需求,为其产品提供了几乎无穷大的市场;二是它们维持了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它们最成功的时期,所有13个国家都避免了可能损害私人部门投资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可预知性。三是高储蓄率和投资率;四是这些成功经济体坚持以市场体系来配置资源;五是有一个守信、可靠、有能力的政府。这份报告同时也列出了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该避免的一系列“坏主意”。这些“坏主意”至少包括:对能源的补贴;依靠行政部门解决失业问题;通过减少基础设施投资支出降低财政赤字;对国内企业提供无限制保护;利用价格管制来治理通货膨胀;长期禁止出口;抵制城市化;忽视环境问题;对银行系统采取管制;允许本币过度升值。。
一年又一年,不知多少年,不知有多少经济学家和经济机构,一直在探索追寻,冀图找到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来指导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以期实现世界大同。但囿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根本性问题上的差别,比如对象的不同,同样是抽象思维,思维的结果,自然科学的对象是可以度量、可以验证的,社会科学的对象却不可度量或难以度量;自然科学用一道数学公式即可揭示物质世界某个方面的真理,社会科学即便运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计算,充其量也只能找到某个特定条件和特定环境下的、局部的规律。是因为社会科学面对的人类世界比自然科学面对的物质世界更复杂吗?也不是。复杂程度都一样。只是物质世界的真理客观存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它而已,人类世界的真理却总在形成过程当中,并不时遭遇否定之否定的异变。从这一点说,人类世界没有真理而只有道理,最接近真理的道理,是大道理,因此有了大道理管小道理之说。大道理里头又有软硬之分,***的名言之一,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学家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不懈努力寻找的、对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效的发展经济的秘笈,***一句话就说清楚了。这种等同于真理的大道理、硬道理,用古人的话说,是为道。但古人老子却说“道可道非常道”,可道之道,自然不是“常道”,“常道”是不可道的,听起来很玄虚,但老子是否想说明,人类社会的真理,只存在于冥冥之中,知道它存在,却说不出来,叫可知不可道,由此说来社会科学探寻真理只能无限接近真理而达不到真理。也因此说社会科学是一门永远在探索真理却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无限循环的科学。所以,当世界银行《增长报告: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战略》乐观地认为只要落后国家依据上述来自成功国家五个方面的经验并将其变为行动、繁荣与成功的大门将为其敞开的时候,林毅夫却感觉到,“由于上述五个特征既可能是增长进程的前提条件,也可能是其结果,因此,对于在实施赶超策略前需要认真考虑各项经济政策原因和后果的政策制定者而言,它们还无法成为一份实用指南。”
那么他想说什么呢。他引用了一个小故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曾遇到其朋友、数学家斯塔尼斯拉夫·乌拉姆的挑战:‘请说出一个社会科学领域既正确且重要的命题。’在考虑了数年之后,萨缪尔森回应道,比较优势便是答案。”他继而指出,“区分经济学家与非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是否认同比较优势原理。”看来一个最接近真理的经济学原理找到了。纵览《繁荣与求索》,比较优势始终被置于核心论点的位置。林毅夫解释,“比较优势的确是一个最为深刻的经济思想之一。”它始于亚当·斯密的观察,即自由贸易对于不同国家而言可能都是有利的:“如果外国提供给我们的商品比我们自己生产的便宜,我们最好是购买这些产品,而在那些我们具有优势的行业生产其他产品与之交换。”理论是古老的,但用它来引导发展国家走上繁荣之路,许多成功的案也是实打实的。林毅夫把这些国家比喻为觅得“圣杯”的国家。他们是博茨瓦纳、巴西、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马耳他、阿曼、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泰国。幸运的是,这些捧到圣杯的国家当中还有一个非洲国家博茨瓦纳。这个位于非州西南海岸不大的国家有幸被世界银行列为样板,自然少不了他们对发展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解和真心的践行。它大有点亮非洲的一盏明灯的风范。不过世上大多数人听到博茨瓦纳这个名字,是它盛产钻石。最令人眼亮的是2015年他们采掘到一枚迄今为止人类发现最大的钻石,重达3111克拉,有网球那么大小。轰动世界。是的,它盛产钻石,但钻石并不是它比较优势的全部,他更多的得益于那句至理名言“如果外国提供给我们的商品比我们自己生产的便宜,我们最好是购买这些产品,而在那些我们具有优势的行业生产其他产品与之交换。”轻纺工业、加工业、农业才是博茨瓦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力。不过,林毅夫没有去解剖这只“小麻雀”。他有更大的野心。他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说起,说到结构主义经济学,从华盛顿共识说起,再说到比较优势,林林总总,为的是他的理论学说,他的新结构主义经济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