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富贵军团》第三十章 否极泰来(求票,求收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绵的暴雨下了将近两天,在这两天里,赵千栋以及他的几位幕僚可谓心情复杂。暴雨持续的第一天里,他们还在为一场迫在眉睫的干旱得以避免而庆幸,可到了第二天,随着沙河水位的暴涨,这种庆幸的心里便被一种焦灼的情绪替代了——沙河堤防河工督建不到十余天,有几处存有隐患的河堤还没有修整完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场暴雨继续下去,引发沙河水位的进一步暴涨,那一场灾难性的河堤决口也就势难避免了。

幸好的是,老天爷似乎并不打算给饱受苦难折磨的金州百姓雪上加霜,在第二天晌午刚过的时候,令人心寒的暴雨嘎然而止,随后不久,遮蔽着天空的浓浓阴云在清风的吹拂下缓缓西去,消失了将近两天的日头,重新出现在天际。

就在暴雨初停的时候,赵千栋便着常炳昌派人赶赴石河驿采购、探访,上等楠木、核桃木;精善制模的工匠;规模中等的铁铺等等,对他来说,现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钱银匮乏的问题,首要就是把印制日圆假币的工作抓起来,尽管要想在这上面筹集到钱银还存在很多的困难,但着手的越早显然好日子就到来的越快。

按照赵千栋的计划,他今天原本是打算改装前往金州府城,去与那个德国商人梅利可洽商购买西洋印机之事的,但就在雨停之后不久,他刚刚带人寻完沙河河工回来的时候,积金社的驿使来了,而他带来的两个消息,让赵千栋不得不改变了原有的计划。

积金社的驿使所带来的第一个消息,对于赵千栋等人来说应该算是好消息,石河驿一战的后续影响出现了:就在暴雨缠绵的这两天里,原本驻扎在营口方向的两路俄军快速向东移防,其目的应该是增强石河驿方向的防御力量,同时对日军军政署所在的金州城施加压力。

而驿使所带来的第二个消息,对赵千栋来说应该算是喜忧参半的:锦州的灾民造反了。就在两天前,锦州下辖的连盛社灾民四千余人,在“逆首”钱本旺、奎三的带领下杀官夺仓,攻占社衙,举起了反旗。不到一日,锦州府下辖的三十三社中,包括连盛社、新增社、足智社、笃信社等十二社尽皆陷于乱匪,聚众的乱匪已多达数万,目前,乱匪已经出现了向金州厅地界蔓延的趋势,故而负责打理积金社的官吏向赵千栋求援,要求这位同知大人调兵前往协防。

金州与锦州紧邻,后者的地界上出现乱民,那金州的日子肯定也好过不了,对于赵千栋这个金州海防衙门同知来说,出兵平乱是必须的,而出兵就必须消耗钱粮,这对于原本就面临着钱粮短缺之难的他来说,无疑是个雪上加霜的大麻烦。但话说回来,锦州灾民作乱,对他也并不是没有好处——金州才是碧流水患的重灾区,时至今日,金州的十数万灾民没有造反,反倒是锦州的地界上出了问题,这说明什么?毫无疑问,这就得说是他赵千栋治政有方,赈抚得力,换言之,他私售旗田的做法是正确的。如此一来,等两位钦差大臣到了之后,他也有为自己辩驳的口实了。

再者,作为金州的海防衙门同知,赵千栋的手下现在不过之后一营军马,让他用这五百来号人去镇压数万乱民,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有理由向金州副都统衙门要兵了——身为金州副都统的寿长与老爹关系不错,只要朝廷在这件事上没有异议,想来寿长大人应该不会太过吝啬。

打发走了积金社的驿使,赵千栋当即便派出骑兵哨探前往金州府城、石河驿两地打探消息,他现在急需进一步了解小日本同老毛子之间的交锋情况,以便确定自己的下一步动向。

去往石河驿的快马哨探在时近黄昏的时候赶了回来,他给赵千栋带来一个不算很好的消息:原本驻扎在石河驿城内的俄国人,现在已经退走了,“其踪迹委实难觅。”科尔尼洛夫这个看似憨厚实则奸猾的家伙,定然是担心驻守金州城的日军发兵报复,故而趁着连日的暴雨退走了。不过赵千栋相信,这家伙即便是走也走不远,他应该是藏匿在局里石河驿不远的某个地方,等候着增援的部队前去会合。

至于去往金州城的哨探,则是到了夜里才赶回来的,按照他的说法,目前的金州城已经闹得草木皆兵了。就在昨日,俄国人的四艘战舰封锁了金州港的港口,随后,又冒雨对港口两侧日军所占据的四处炮台展开炮击,今晨早些时候,一艘挂着日本国旗的货船,在旅顺港外被俄军击沉,死伤无计。可离奇的是,面对俄国人这种明目张胆的挑衅,日军方面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他们的忍耐力实在让人感觉吃惊。

赵千栋现在还不知道。随着石河驿一战地爆发。大局地走向已萌发了诸多变数。

就在大雨滂沱地这两天里。石河驿一战地消息。已经通过科尔尼洛夫地一份电报传播开去。在这份电报中。狡猾地科尔尼洛夫宣称。他地部队在石河驿城内遭到日本驻军地“卑鄙无耻地偷袭”。在迫于无奈地情况下。他只得率众反击。并最终导致战事全面爆发。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所汇报地这一部分内容。与赵千栋之前地安排并无出入。但当说到这一场仗是如何打地时候。他一方面为了规避自身地责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找一个有力地证人。便毫不犹豫地将赵千栋给出卖。按照他地说法。当时在战斗刚一打响地时候。由于日军兵多势众。故此他手下地士兵虽然拼死血战。但仍旧有不支地趋势。就在这个危难时刻。身为大清帝国金州府同知地赵千栋引兵赶到了。双方合并一处。展开反攻。这才最终扭转了败局。并将日军一举歼灭。当然。在电文地最后。科尔尼洛夫也没忘了汇报一下自己在这次战斗中地丰硕收获。

也许是科尔尼洛夫地贿赂起到了作用。抑或是他缴获地那大笔金银珠宝令上峰颇为满意。也可能是俄国人原本就需要一个类似这样地冲突摩擦。总而言之。他这份错漏百出地电报。当下就被俄国政府方面当成了石河驿之战地全部真相。就在此后地第二天。正协同法、德两国代表在东京与日方就还辽一事谈判地俄国公使。向主持谈判事宜地伊藤博文提交了外交照会。措辞严厉地要求对方就石河驿一事做出“足以令人满意地解释”。同时。再一次表明俄方在还辽一事上所秉承地坚决态度:日军必须于十日内。全数退出金州、旅顺等地。将一切军政事务移交给“中俄”两方地官员。否则。俄方将自行决定作何曲处。而由此引发地一切后果。由日方负责。

也正是因为俄方代表在还辽谈判中提交地照会。正滞留在日本地大清使臣李鸿章。第一次听到了赵千栋这个名字。他在给京城发回地电报中谈及。由于石河驿突生地变故。与日本地谈判出现了一个万分微妙地局面。俄国人对日本方面漫天要价、托辞推搪地态度已感不耐。如果大清能够保持沉稳。静观其变。则五千万两地赎辽银有望减免。

尽管在这份电报中。李鸿章只是捎带着提了一下赵千栋地名字。但就是这捎带地一提。已经让赵千栋获益匪浅了。

而今地大清朝廷内。除了有旗汉之争以外。还有更加激烈地帝、后两党权争。目前。帝党方面得到了来自英美方面地鼎力支持。而后党方面。则倾向于寻求俄、德两国地支持。此前甲午变乱地时候。帝党方面极力主张寻求英国人地支持。但最终一无所得。而时下就辽东归属问题地谈判。俄国人插手其中。且态度强横地“偏向”大清。自然被后党们视为大清地友邻。郑观应著得《盛世危言》一本。其中不乏对大清时政地贬抑之词。但这书仍旧得以大量刊发。甚至还被当做大清官吏地“必读书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书中存有“联俄以御日”地观点。而这也恰好迎合了后党们地需要。

现在,赵千栋在金州与俄国人走得很近,而且他的名字竟然还被俄国的谈判公使反复提及,这对于那些把持着大清朝权的后党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这个人应该还不错,用瑞郡王世铎的话来说,那就是“明时局、识大体、善掌时机,若得妥加雕琢,未尝不可一用”。就这样,就在两位钦差大人还未抵达金州地界的时候,朝廷上对赵千栋的态度又有了一个微妙的转变,而这对于赵千栋本来说,应该算是否极泰来的先兆了。

《天蓬纵横》,书号:1425787作者:清虚道君

道,可道,非常道。

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书好不好看,看了才知道,简介嘛,可有可无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