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到家的时候才刚过午时,时间还早,妈让我到河西镇去加工人造肉。 虽然才腊月十几,但是老妈现在就开始置办年货的举动无疑是一个很明智的抉择,因为等到了腊月二十几以后在到街上去买东西是很累人的。想到常年经历过的春节前的集会我都觉得害怕,那不是赶集,而是挤人!大街两行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一片脑袋组成的高低起伏的人山人海,用磨肩接踵来形容一点都不过份。所以现在去把能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省得以后去受那洋罪。 河西镇离我们村大约十来里,原来不叫河西镇,叫钟家镇,后来钟家镇与相邻的河西镇合并为河西镇,把镇政府搬到了钟家湾,于是就有了河西镇政府不在河西的奇怪现象。 当街一条大蟒渠,把笔直的街道一分为二,渠中是从不远的水库引来的终年奔腾不息的清澈甘泉,从河西镇天水水库一直引到几十里外的张凹,沿途设有很多缺口,方便对农田进行灌溉,是当年农业学大寨留下的产物。天水水库水质甘美,在武周时期曾经被朝廷相中,直接运进东都洛阳供皇室享用。天水人以此而深感自豪,想想当年女皇武则天都喝咱这儿的水,这是多大的荣耀!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品尝皇帝喝过的泉水都从四面八方涌到了天水村。原来的村落盛不了那么多人,于是后来的人都沿河而居,由于原来的人家大都居住在河的上游,故名河西村子也由天水村改为了河西村,没多久就改名为河西镇,如此算来我们河西镇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河西镇因水而扬名,村里人对那条和视若神灵,历来绝对不允许人下河洗澡或者洗衣,称那样亵渎神灵。 解放后政府为了在春旱的时候农田能够得到灌溉而不致于绝收,于五十年代修建了一座水库--天水水库。 水库 。 在后来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活动中,又修建了这条大蟒渠。至于为什么称之为“蟒渠”,我问过村里的老年人都说不知道,可能是因为这条蜿蜒曲折的大渠看起来像条大蟒蛇吧!而作为水源的天水水库,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光芒。水库修好后几乎每年都要淹死人,但奇怪的是淹死的都是外村的人,河西村的人即使掉进里面也不会被淹死,这就给了村里的老人说东道西的借口:“为什么外村的掉一个死一个而咱村的人淹不死?这说明在冥冥之中有神明在保佑我们河西村啊!”听老人们说水库边原有龙王庙一座,在文革时期被 当作“四旧”砸了个稀烂,现在只有一堆破砖烂瓦组成的残垣断壁留在那里。我想也许是真的有神灵在保佑河西人吧! 扯远了!现在言归正传。我驾着已然破旧不堪的三轮车来到位于河西镇接到东头的那个加工人造肉的店铺门口,在有些薄冰的路面上来了一个漂亮的甩尾,惹得周围的人啧啧的称赞和不已的唏嘘 。 待进得这家的大门,吓我一跳!虽然现在离春节还有十几天,但是和我老妈一样明智的人确不少。从榨油机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长队,这令我想起一句话:“只有在排长队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我去年的时候就来过这里一次,那时候的人好象没有这么多。一样的工序:大豆在榨油机里出来后,把豆粕拿出去晾凉,然后在“一风吹”(一种机械,就是粉碎机)里把它打碎,在放入搅拌机加水拌成抓起成团,放下散开的样子,然后一点一点的抓入加工人造肉的机器。面子(这里的面子可就不是漏粉条时说的“面子”了,而是处理后的豆粕)在进料口被螺旋状的轴挤向管道的深处,通过燃烧着焦炭的火炉,从机头里源源不断地流出,安上不同的机头,出来的产品就会有不同的形态。常用的有两种:中间一 根铁芯,外围是个圈,那样出来的就是筒状,通过挤压后会有好多折皱,被称为“牛排”。而令一种机头上面有四个小孔,人造肉被折叠这从小孔中涌出,被称为“鸡翅”,从形状来看这个名字取的很贴切。 这一道道工序说来简单,但是从榨油开始到成品出炉,起码要两个小时。虽然主家同时开了三台榨油机,两台人造肉机,但是队伍往前推进的速度依旧慢的令人恼火,看样子得等到半夜才能挨到我,干脆把豆子留这儿明天起早来吧! 给店主交待了一下我跨上车,准备撤退,但是无论如何也发动不了车子。难到出故障了?这破车关键时候掉链子,气死我了!干脆把车留下跑回去得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我家乡名曰:“天池”。村头有一水库,旁有一庙。据庙里石刻载: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曾被运至洛阳为皇室专享,是为贡泉。此乃事实,有据可考,决非虚言。)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
随机推荐